第七百章 再招新兵(2 / 2)

所以李信想到了黃宗羲的《公報》,不如請他做個些征兵廣告,不過李信興衝衝走到了半路就又頹然的放棄了這個想法,這是在識字率隻有個位數的明朝,《公報》的影響力雖然不小,但 那也是在南京士大夫階層,平民百姓誰會花錢買幾張不當吃不當穿的報紙去看呢?

最後,李信還是按照常規辦法派了皂隸持官府布告往十裏八鄉宣講,條件與時下絕大多數征召良家子入伍的辦法都差不多,無非是仍保留民籍而不如軍戶等等。李信為了是征兵看起來更有吸引力,便又加了一條,隻要參加了三衛軍,朝廷的銀錢役由三衛軍代繳。

結果,前來報名入伍的人數竟遠遠超出了李信的想象,設在永濟門外關廂的招兵處人山人海,原本準備的兩個登記造冊的書辦不夠用,親自負責此事的李達又緊急調來了十個,可仍舊是不夠用……

永濟門外關廂聚集了人山人海的良家子弟,小商販們也從中嗅出了商機,很快便有不少人推車挑擔來到永濟門外,開始沿街擺攤叫賣。

從廣濟門處經過的工部尚書熊明遇在轎子裏發覺外麵有異,撩開了簾子,竟被這等人山人海的聲勢嚇了一跳,以為鬧了民變。急令家丁回城。但是當他從城門守軍的口中得知,那些人山人海的百姓都是應征入伍的良家子時,便恨恨的罵了幾句,又照常坐了轎子出城去了。

第一天登記在冊的應征人數,竟達五千之多,幾個書辦筆下不斷,手挽子都差點累折了。第二天應征登記人數竟又漲到了七千,最後還是南京幾位尚書們坐不住了,如果三衛軍來者不拒,將來地裏的莊稼誰來種?朝廷攤派下來的徭役誰來服?

於是,一幹老家夥們在熊明遇的煽動下,便向病榻上孫鉁施加壓力,讓李信將招募新兵的人數控製在五千上下。結果,孫鉁當即就將陳文柄連夜寫好的章程摔在了高宏圖麵前。

“南直隸防賊,不是你我幾位坐在屋裏隨便說出幾個數字就行的,這些都是經過研究調查得出的數字,如果人數招不夠,將來糟了流賊,出了亂子,高尚書你一力承擔麼?如果你一力堅持如此,孫某自當遵從!”

高宏圖是受幾位尚書推舉來向孫鉁施壓的,讓他一個人承擔責任,這是無論如何都不能接受的。孫鉁的這份章程有理有據,無疑是堵住了他的嘴。

“唉!如果不是魏國公在太平府除了差池,現在又何至於如此,何至於如此啊!”

高宏圖的聲音裏有幾分顫抖,他的心情有著不足為外人道的複雜和焦慮,就是眼前這個為了國事而累倒在床上的孫鉁也不能說。

熊明遇試圖阻止李信的圖謀失敗了,三衛軍在這次應征的新兵裏,共篩選出兩萬人作為戰兵人選,不過落選的近一萬人李信也沒打算放他們回去,將這些人組織起來編成了三衛軍組成中不可或缺的輔兵營。

三衛軍使用的戰術是火槍方陣與長矛方陣的混合體,南京既沒有合格的火槍可用,也沒有合適的長矛。原來在山西有不少兵工廠,但是山高水遠由那裏往南京運送很顯然是不可能的。所以,搞到火槍就成了李信所麵臨的頭等大事。

不過火槍的事也不用急於一時,這兩萬戰兵,首先要訓練的就是隊列與絕對服從軍令。同時,他們還要習慣一件事,那就是對身邊同袍的信任。這個磨合的過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須要經過長時間的重複與訓練,甚至走上戰場以生命為代價才能有所成。

隻是,訓練才進行了三天,一騎快馬飛馳進入南京。緊接著留在政事堂當值的官員們便惶惶然起來。

兵部尚書高宏圖艱難的問著那由江北而來的信使:“你,你再說一遍!”

信使的重複讓高宏圖的心裏頓時冰涼一片,幾滴老淚從他渾濁的眼窩裏淌了出來。

原來就在七天前,流賊李自成率大軍攻陷洛陽,楊嗣昌龜縮於開封城中再不敢應戰。最讓大明官員徹骨生寒的是,屏蕃再洛陽的福王竟被李自成活活烹殺。這位萬曆皇帝生前最寵愛的皇子竟然落得如此下場。

事到如今,中原局勢敗壞成了這個地步,一定會對江南的局勢造成極大影響,首當其衝的肯定就是在太平府勉勵支撐的魏國公。想到這裏,高宏圖的身體不由自主的顫抖了幾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