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西風殘照(2 / 3)

那老道很高興,吹捧了元橋幾句,便爬到馬背上去了,元橋隻好不行,兩人就這樣慢慢的走著。

那老道問道:“小哥高姓大名?如何稱呼?”

元橋道:“我姓李,你年紀比我大,隨便叫我聲小李就好了”。

那老道說:“我姓趙,名正,我有個毛病,就是愛喝酒,所以認識我的人給我取了個外號,叫:酒桶老道,你要高興,也可以這麼叫我”。

元橋道:“晚輩怎敢,我叫你趙道長好了”。

兩人一路聊著,比元橋一個人走的時候要有趣些,這趙道長很健談,常常說得元橋沒話可接,隻好聽他說,元橋聽,不知不覺就來到了當塗縣。

趙道長說道:“小哥,咱們既然到了當塗,就要好好的去吃一頓,不然就太遺憾了”。

元橋道:“有什麼好遺憾的?到哪兒不都有吃的?”

趙道長道:“不一樣,雖然都是吃的,隻是各地有各地的獨特之處,當塗這個地方,黃蟹那是一絕,眼下正值金秋,真是黃蟹肥美收獲的季節,豈有到了不嚐之理?再說當塗是什麼地方?當年李太白就是在這兒去世的,李太白乃飲中仙客,當塗現在還有當年他飲酒的那家酒樓,李白去世後改名為酒仙居。咱倆得去嚐嚐”。

元橋對於酒而言,也不懂好壞,可有可無,不過拗不過這老道,隻好跟著他到了這酒仙居來。

來到跟前,嗬,好氣派的一座大酒樓,有四層的高樓,臨江而建,在酒樓的任何一層,都可以領略大江上的風光,樓後是青翠的垂柳,門前二樓走廊外立著一塊金字大招牌‘酒仙居’。側麵立著的大旗杆上有一塊大幡,上麵寫著‘詩酒濃情’四個楷書大字。

進到門口,隻見門口寫著一副行書對聯,上聯是:詩文傳千古飄逸豪放曰為仙;下聯是:美酒飲萬裏清冽芳醇號品香。

兩人上到三樓,靠江邊的窗戶而坐,很快,小二就把好菜美酒端了上來,一大盤清蒸螃蟹,還有個炒牛肉,一個燉雞,一碗紅燒肉,一個炒菜心。一壺酒。

那老道忙得是兩手都閑不住,一隻手捉起一隻螃蟹來吃,另一隻手趕緊端起酒來喝,元橋拿著筷子,慢慢吃。

那老道忙勸元橋道:“趕緊嚐一口酒,好東西,這是三十年的紹興黃酒,嘖嘖嘖,這酒力,這味道”,說著巴巴的舔了下舌頭。

元橋聽他說得如此之好,便端起酒杯來,泯了一口,老道忙問道:“怎麼樣?是不是挺美味?”

元橋道:“我嚐不出好壞,感覺和別的酒也差不多,隻是不那麼辣而已”。

那老道失望的道:“呀呀呀,你不懂酒,沒勁,這不懂酒,菜吃起來就少了很多味,可惜可惜”。

元橋夾了塊牛肉放到嘴裏,香噴噴的,美滋滋的,便道:“我不覺得啊,我看就算不喝酒,這些菜吃著照樣不錯,我看前輩把酒說那麼好,也不盡然“。

那老道生氣道:“什麼,你以為我趙伯年是什麼人,會騙你?”

元橋道:“我沒說你騙我,隻是我不懂酒,就不明白其中的奧妙。等等,你說你叫什麼...趙伯年?”

那老道道:“正是,老道姓趙名正,字伯年。怎麼了?”

元橋道:“你可是名滿天下的劉伯溫劉軍師的師弟,趙伯年道長?”

趙伯年道:“如假包換,隻是你又提我師兄幹嘛,以前他就總說我不長進,老是渾渾噩噩的,現在他幫助朱元璋建了大明,被封為誠意伯,尾巴豈不是要翹到天上去,要是再遇到,指不定他又說什麼難聽的話呢”。

元橋忙道:“我不知道長和尊師兄有矛盾,我早就聽說了道長大名,剛才突然聽到,一時間有些激動,道長千萬別怪”。

趙伯年道:“你聽說過我?誰說的?”

元橋道:“我師父和你是老朋友了,家師法號至性,他老人家以前常給我說起你,說你在處州除暴安良,又在落霞莊和他一起擊敗三絕劍的事”。

趙伯年激動的站起來,道:“你是至性大師的徒弟?當年那嬰兒元橋?”

元橋道:“正是,晚輩元橋,拜見道長,說著跪了下去”。

趙伯年忙伸手扶住,道:“賢侄不必行此大禮,老道我一向不習慣這一套”。

兩人重新坐下後,趙伯年道:“哎呀,說起來我也是二十年沒見過你師父了,當初在落霞莊分別後,就沒再見,雖然後來接到過他的信,說是到落霞莊給莊主謝康寧祝壽,可是我遇到了點事,沒能及時去赴約,便錯過了,雖知道他在莆田少林,怎奈我這個人好酒好肉,不喜歡聽和尚念經,所以一直也沒去探望他,怎麼樣,他還好吧?”

元橋道:“唉,說來話長,我也是快十年沒見過師父了”

趙伯年奇道:“此話怎講?”

元橋把自己的事大致的說了一遍,趙伯年歎道:“沒想到,這些年發生了這麼多事,老道孤陋寡聞,應該早些去山上拜會你師父,也幫幫他,我真是不夠朋友”。

元橋道:“道長何必自責,您也不知道,何況去了也難以找到,如今我師父回到嵩山少林,也好找得很,您有空,再去嵩山走一遭,不就可以和我師父敘敘舊了嗎?”

趙伯年道:“不錯不錯,一別這麼多年,當初你還是個嗷嗷待哺的小嬰兒,如今長這麼高大,還學了一身武藝,你師父見到你,定當欣慰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