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借一步說話(1 / 2)

顯而易見,這譚誠早就盯上了劉家,估計夜晚就來埋伏了。

但譚誠挾持著劉伯溫的兒子還沒走多遠,這小孩子的求救聲就驚動了劉家的人。

於是劉伯溫帶著這一大撥人就追了出去,一直追到這座小破廟。

也就是說,到現在為止,形成這種對峙局麵已經有近三個時辰了。

劉伯溫有兩個兒子,長子叫劉璉,生於至正八年(公元1348年),今年剛滿六歲;次子叫劉璟,生於至正十年(公元1350年),今年剛滿四歲。

劉伯溫生於至大四年(公元1311年),在那個年代,三十七、八歲的人才得子,也算是比較晚的了。

劉伯溫對這兩個兒子自是十分喜愛,這次被譚誠抓住的就是他的長子劉璉。

雖然劉伯溫也是救子心切,但讓他就這麼屈服於譚誠,他肯定是不會幹。

這要是傳出去,他這個飽讀聖賢書之人以後都不知臉麵往哪裏放。

其實要是一般人,要是自己的孩子在別人手中,肯定會想辦法和解。

但劉伯溫不一樣,這其一,他是讀書人,自然明白那些“舍小家為大家”的道理,舍生取義的事他們這些讀書人幹得出來。

這其二,他是元朝任命的江浙省元帥府都事,他可不想給別人留下一個因私廢公的把柄。

這要做通讀書人的思想工作,可就得動點腦筋了。

於是,我緩緩開口說道:

“劉大人,俗話說‘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廟。’

今天令公子在別人手上,我覺得咱們不妨以退為進,今天就先放過那個姓譚的小子。

等把令公子救出來以後,日後多的是機會捉拿那姓譚的小子。

你是堂堂的元帥大人,肚子裏肯定也是有能撐船的量。你看行不行?”

這話我是一邊勸他一邊誇他,好讓他鬆口放了那譚誠。

劉伯溫還沒答話,他旁邊的幾個家人就紛紛插話了,都說我說得有道理,還是先救小公子要緊。

劉伯溫皺了皺眉,道:“胡兄說得也在理,但我是朝廷命官,也是從小讀著聖賢書長大的。我不能為了我的兒子,而放棄朝廷的法度,丟了讀書人的尊嚴。”

唉,真是擔心什麼來什麼,我就擔心這劉伯溫心裏這麼想,這樣要是想用常規手段做通他的思想工作就太難了。

看樣子,得走點偏門,忽悠忽悠他了。

於是,我問道:

“劉大人,久聞你飽讀詩書,天文地理、星相占卜也是十分精通。

在下今天鬥膽向你請教一二,不知劉大人覺得咱大元朝的氣數還能維持多少年?”

此話一出,劉伯溫臉色大變,他睜大雙眼,怒視著我說道:

“你這是什麼意思?

你這話可是大逆不道之話,今天我要忙著緝拿土匪之事,不與你作過多計較。

沒什麼其他事,你們速速離開。

不要妨礙我的公務。”

我知道這話起作用了,劉伯溫不知是不敢回答,還是不敢當著大家的麵回答。

總之,我這句話肯定在他的內心是掀起了巨大的波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