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很快買好了馬匹和馬車,買了三匹馬,一輛雙馬拉的馬車。
羅仁趕馬車比較有經驗,就讓他駕著馬車拉上三個小丫頭,我們三個則每人騎一匹馬。
很快我們就出了城門,向西北方向一路急行軍,過了南安縣(今南安市)、永春縣。
在第三天的下午,就到了德化縣。
到了德化縣我們直奔文廟而去。
這德化縣文廟是剛修建好沒幾年,還顯得很新,在當時的德化也算得上高端、大氣、上檔次。
隻不過麵積不算大,就是一個小院子,裏麵有講學的地方、有藏書的地方,還供有孔子的雕像。
這文廟在當時的主要作用就是供人們紀念孔子、宣揚儒學以及收藏各類儒學典籍。
這看守文廟之人也算得上是一個輕閑的差事,而且還是吃公家飯的,用現在的話說,那可是在職在編的財政供養人員。
而且這看守文廟的人,一般還是有點學識的,有不少人還在文廟教個私塾什麼的,可以掙點外快。
在那個時代,可沒有公職人員不準從事經營活動一說,也沒有不準老師辦補習班這種規矩。
而且看守文廟之人,還頗受讀書人的尊敬。
因此,在當時,這看守文還真算是一個不錯的差事。
我們入德化縣城的時候,天就陰了下來,陰曆七月份的天氣,那可是說變就變,看樣子是要下大雨了。
我們立即尋到了文廟,大門沒關,我們就直接闖了進去。
院子裏沒人,好些房子都上了鎖,估計裏麵是藏書的地方。
我們這三匹馬、一輛馬車進了院子,應該說動靜也不小。果然,從一間屋子裏走出一個老者,一副典型的教書先生打扮。
他見我們進來這麼多人,直接開口問道:“請問幾位有什麼貴幹?”
我正準備開口問他是不是就是宋正汝老先生。
這時,偰蘭兒跳下了馬車,開口對那老者問道:“宋叔叔,您還記得我嗎?”
聽偰蘭兒這麼問,我們當即就肯定了此人就是宋正汝。
因為去年偰蘭兒跟偰玉立一起來過這德化縣文廟,而且就是那一次,偰玉立將手抄《島夷誌》副本交給了宋正汝。因此,這偰蘭兒肯定是認得宋正汝的。
宋正汝聽偰蘭兒叫他“宋叔叔”,立即仔細打量了偰蘭兒一遍,然後一拍大腿,叫道:“蘭兒,你是偰蘭兒。”
偰蘭兒立即笑嘻嘻地對宋正汝行了個禮。宋正汝立即問起了偰蘭兒怎麼到了這裏,他父親身體還好不好。
那個年代,通訊不發達,沒有廣播、也沒報紙,更沒有互聯網。
因此,偰玉立被罷官,偰府被圍的事,還沒傳到德化縣來,宋正汝當然是不知道。
偰蘭兒立即將發生的這一切大致講給宋正汝聽了。
宋正汝聽了之後,也是咬牙切齒地道:“這些蒙古人真是心狠手辣,連你父親這麼好的人都不放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