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92章 挨打悟出的道理(1 / 1)

小時第一次挨人揍,我感到很委屈。打我的那小子看上去像個瘦猴。不過,我很快便明白,他年齡比我大,力氣也比我大得多。對我來說,這街頭“大學校”第一堂課就使我得到一次重要的教訓。我從中得出以下結論:

首先,我不對。當時,那孩子隻是對我說了句什麼,而我卻很粗魯地把他給頂了回去,那話簡直能把人噎死。實際上,我這樣粗暴是毫無道理的,因此,我就當場受到了應得的懲罰。

第二,如果當時站在我麵前的是個人高馬大的壯漢,也許我就不會對他那樣粗暴,而這孩子第一眼看上去瘦骨伶仃。當我吃了苦頭後,我才明白不能這樣做,才明白不論對誰都應當尊重。

第三,我明白,在任何情況下,不管我對與否,如能進行還擊,就都應當是強者。可那孩子根本就沒給我任何還擊的希望。

第四,我應該時刻做好準備,一旦遭人欺負,瞬間就應當進行回擊。

此外,我明確意識到,不到萬不得已,不能輕易卷入什麼衝突。但一旦有什麼情況發生,就應考慮無路可退,因此必須鬥爭到底。原則上說,這一公認的準則是此後克格勃教我的,但早在孩提時代的多次打架中我對此就已經爛熟於心了。

此後,克格勃教我的還有另外一條準則:如果你不準備動武,你就不要拿起武器,不可隨意恫嚇人。假定你同誰發生了衝突,在你最終決定“我現在要開槍”之前,你就不要操起武器。換句話說,不打則已,打則必勝!

大人物的顯著征之一,就是總能從小事中感悟出一些大道理來。當然,前提要是“大人物”,當然並不是每個從小事中悟出大道理來的都是大人物。

克格勃出身的普京現在是俄政府掌門,手腕強硬非常,人送綽號“灰衣主教”。當然,文中也告訴讀者:如果你愛打架,那沒關係——豈止沒關係,簡直是大好之事了。畢竟你朝“總統”算是又近了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