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91章 兩個大學生(1 / 1)

兩個學生,大學同班。由於家境不好,都對父母供養自己讀書抱有感激之情。一個認為,應好好學習,爭取各科第一;一個認為,應打工掙錢,力爭減輕父母負擔。

第一個學生,每天一早第一個走進教室,每晚最後一個離開。他的筆記也是全班做得最全麵、最工整的一個。老師非常喜歡他,讓他做了學習委員。

星期天,他從不像其他學生那樣出去郊遊、逛街,他認為那樣對不起良心。為了多學點東西,也為了走向社會能找個好工作,課餘學習,他選修了心理學、邏輯學、公共關係學等專業之外的學科,一有空,他就到圖書館翻資料、做筆記。由於他勤奮好學,成績突出,他幾乎獲得了學校設定的每一項榮譽。每當他把這些寫信告訴父母,父母心裏也總是升起無限的安慰和滿足,他們為有這樣懂事的孩子而驕傲,他們認為再苦再累都值得。

第二個學生很讓父母擔心,有幾次他們甚至想斷了他的學業,因為他們省吃儉用,供他上學,他不僅沒考過一次好成績,有一次還掛了紅燈。更可氣的是,軍訓一結束,他竟幹了一件讓父母丟臉的事——低三下四到各學生宿舍收購軍訓服,然後倒賣給小商小販。這一次他雖然賺了兩個月的生活費,但是卻讓父母整整不舒服了一學期。他們想,父母再窮,難道就缺你這幾個錢嗎?放假的時候,兩位老人苦口婆心地說:隻要你能專心學習,考出成績,我們再苦再累都心甘。

最讓兩位老人不能容忍的是,大學二年級的時候,他竟寫信來說,以後再不要他們的錢了。接信後兩位老人的心簡直都傷透了,這個孩子竟是這樣不聽話,以斷絕和父母的經濟往來來抗議父母的苦心勸告。最後得知兒子是因策劃一種“高考文化衫”賺了錢,心裏才稍稍安慰了些。不過他們已不再對他寄什麼希望,他們想,他學不好,將來找不到工作,那是他自作自受。

大學畢業那年許多學生都忙著寄求職信,參加人才市場競爭,隻有他無動於衷,因為這時他已是兩個公司的老板。最具戲劇性的是,在他公司求職的信中,竟有好幾封是他同班同學的。其中包括那位學習最好的學生。

播下不同的種子,收獲不同的希望。

兩個大學生,不同的學習態度,不同的生活方式。學業是學生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努力學習可以使自己成為一名好的專業人才。但也有一些才能和智慧是現階段的學校課堂無法教給你的,即使你當了老板,也必須不斷學習新的實用知識。

生活就是這樣,選擇什麼樣的態度,做什麼樣的努力,就會得到什麼樣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