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六章 謠言四起(1 / 2)

謠言就像是一夜狂風,突然之間就傳遍了Y市的整個大街小巷。謠言說法雖然非常繁多,但也可以從廖天明和萬重山兩個人之間畫一個分水嶺,分成兩個版本:一個版本說廖天明就要調離Y市去省裏任職了。這個版本又分為,廖天明要升為省委副書記,和明升暗降到省委去當秘書長兩種。另一個版本說的卻是萬重山,也分為兩種說法,一種說是,萬重山要升任省紀委副書記,另一種說法是萬重山出了問題,可能要被兩規了。甚至有人還私下猜測,萬重山已經被雙規了。原因就是,在電視上已經有好長時間沒有見過萬重山的身影了。

可是過了快將近一個月了,廖天明依然是市委書記,萬重山又開始神氣活現,像偉人一樣,站在那裏都是一隻手叉腰,一隻手揮舞地到處講話。電視上隻要放Y市新聞,就能看到萬重山的身影,一切似乎一夜之間又變得風平浪靜了,謠言終於不攻自破。大家才知道這段時間,萬重山並非被兩規了,而是出國考察去了。可還有人說,這隻不過是暴風雨到來之前的暫時寧靜。Y市官場遲早要掀起一場風浪,此人甚至預言,風浪絕不會過這個陽曆年。因為根據一貫的經驗,河西的幹部調正一般都會在陽曆年之前完成。過了陽曆年,就是新年新氣象,在陰曆年之前讓新人為新一屆班子打好基礎。

另外省委可能還有這麼一層意思:一般陽曆年給領導送禮都是零星的,少數的,象征性的,而陰曆年的送禮,必須是一份大禮,這是沒有辦法的中國傳統節日。陽曆年之前換人,能防止很多腐敗事件在這段時間集中發生。官場上的人都有著天生的預知能力,知道馬上就要卸任了,就會在陽曆年和陰曆年這兩個年關,趁機美美地往口袋裏摟一把。

過去這樣的例子是經常有的。據說曾經有一位副市長,知道自己馬上要卸任了,一月之內竟然辦了三件大事,搬家,給兒子娶媳婦,嫁女兒,三件大事辦完之後,淨賺一千多萬。當然那些送禮的人不知道這位副市長馬上就要卸任了,如果知道也不會以萬字作為賀金。當得知副市長就要卸任的消息後,也是後悔不迭,於是就有人告到了省紀委,說這位副市長借機斂財。不過這種事情,一個副市長馬上就要卸任了,肯定也是上麵關係平衡的產物,肯定不會深究的,省紀委做個樣子,下來查一查,說不定連那位副市長都沒有找,就打道回府了。來個查無實據,也算是交差了。誰還真為了萬把塊錢跟省委較勁。那不是吃飽了撐的嗎。

謠言當然絕不是在刮風,馬上就會結束。民間的謠言結束了,市委、市政府的謠言依然沒有結束。下麵的人,整天竊竊私語,有人甚至開始猜測,下一任市委書記會是誰。有人說如果廖天明走了,接班的肯定是萬重山。這個看法是比較普遍的,不過也有人認為,紀委書記羅天成和政法委書記唐富雲也有繼任的可能,但是馬上有人用年齡問題做了反駁。羅天成和唐福雲的年齡跟廖天明相差無幾,基本已經排除在了接任市委書記的人選之外。

不知誰說了一句:如果廖天明和萬重山都下去了,那會是誰呢?討論的人就都愣住了。排除年齡問題,在市裏論資排輩,能接替一把手的也就剩下一個許林海和張爾謙了。而張爾謙是絕對不可能的,別的不說,就是張爾謙那張整天跟苦瓜一樣的臉,就注定了沒有當一把手的命。

有人就把話題扯到了市委副書記王清華的身上。說王清華雖然剛來市裏時間不長,年齡也偏小,但是王清華的人氣比許林海和張爾謙都好,如果黨代會公推的話,一旦得到提名,估計可能性會比較大。

大家就開始沉思了,沉思了一會,就把王清華的老底都翻出來了,覺得這麼年輕就能擔任市委副書記,肯定有很深的背景,又把王清華在X市跟羅榮天、譚明月、裘學敏等人的關係揉在一塊,一點一點地分析了一遍,最後得出一個不爭的結論:王清華肯定是一個名副其實的官二代,而且這個官二代上麵的官一代極有可能是一位位重權高的中央領導。大家一下子就失去了討論的興趣,覺得即便是萬重山不調走,王清華肯定也是新任的市委書記。

當這些話,三轉兩拐傳到廖天明的耳朵裏麵的時候,廖天明莫名其妙地說了一句話:清華不錯。再沒有說什麼。傳到萬重山的耳朵的時候,萬重山卻把桌子拍的山響,連罵了幾天的娘,說下麵有些人就是吃飽了沒事幹,近期內一定要全麵開展一次紀律作風整頓。當話傳到王清華的耳朵的時候,王清華隻是付之一笑。

廖天明和王清華都沒什麼事兒了,萬重山卻越來越來勁了,因為在傳播市委班子調整謠言的同時,還參雜著把萬重山“仗義出手打城管”的事兒也評論了一番。老百姓的評論,當然認為萬重山是萬青天,可傳到機關裏麵話就變味了,說什麼的都有。不過怪話還是主流,認為萬重山是在做秀的占了很大的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