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六 成敗(3)(2 / 2)

“東方書記的秘書?”張儉之有些驚訝,但更多的是一種不屑,也沒有避諱蘭滄海和王清華就直接把電話接了起來。

張儉之聽完,馬上臉色大變,急忙問道:“這件事情,你們通知譚明月同誌了嗎?”

方誌敏說:“剛剛已經通知了。”

張儉之問:“明月同誌是什麼意思?”這件事情來的實在有些太突然了,誰也不會想到羅榮天會在不打招呼的情況下就來X市。

“這個……”方誌敏有些為難了,就算是譚明月有什麼想法,也不會給一個秘書去說。張儉之也是一時糊塗,竟然忘了方誌敏秘書的身份。

“好了,就這樣吧。”張儉之馬上反應過來,知道自己失言了,就調轉話頭道:“你告訴東方書記,我明天早上就派X市的先導車去省城迎接中紀委的同誌,務必請東方書記隨時跟X市這邊通氣。有什麼情況及時溝通,千萬不要再弄這種措手不及的事情了。”

方誌敏掛斷張儉之的電話。東方晨龍就啪地一聲將手中的一支圓珠筆摔在桌子上。圓珠筆的質量還算過關,被東方晨龍這一摔竟沒有摔壞,在桌子上蹦了一下,蹦到天花板上,重重地在天花板上的吊燈上磕了一下,發出噔的一聲清脆的響聲。

“混蛋!他張儉之這是要幹什麼?竟然懷疑我故意不將羅委員下去的事情告訴他。”東方晨龍罵完氣呼呼地坐在沙發上,“小方,以後有什麼事情再不要給老家夥通氣了。簡直就是狗咬呂洞賓不識好人心嗎。”

方誌敏急忙倒了一杯茶,放在東方晨龍麵前:“東方書記,你不要生氣。或許是我剛才說話的方式有問題,讓張秘書長猜疑了。”方誌敏是一個不錯的秘書,能把責任往自己身上攔,也不願意讓領導之間產生矛盾。

“小方啊,你的心情我非常理解,不過你也不要把什麼事情都往你自己身上攔。你剛才說的話沒有什麼問題。是他張儉之仗著有王大成書記給他撐腰,不把我這個紀檢委書記放在眼裏,在故意要這麼說,要給我難堪嗎。”

東方晨龍既然已經把話說到這個份上了,方誌敏就不好再說什麼了。

北方的農村有句俗話,叫小寒大寒殺豬過年,意思是說過了大寒,離年中國的傳統節日新年就不遠了。現在的時令,小寒已經過了,離大寒也沒幾天的功夫了,再有二十天左右的功夫,新年就要來了。

在這段日子裏,是中國農民最忙碌,也是最幸福的日子,一年的勞作帶來豐足的勞動成果,買齊了錢,要好好消費消費了。這些年黨的富民政策也一直在向農村傾斜,農民手裏有了錢,也闊氣了起來,有些人家都買上小汽車了。再不是前些年,開著三輪車,騎著自行車進城趕集的情景了。大姑娘們見了花哨衣服也敢買,也敢往身上穿了。

還真別說,農村的姑娘一打扮,一拾掇,還真不比城裏的姑娘差到哪兒去。滿大街的小夥子眼睛一瞟一瞟的,看的都是農村的姑娘。有些二愣子竟還對著農村姑娘吹起了響亮的口哨。這算是調戲嗎。也不能完全算是,因為他們打心眼裏羨慕農村的姑娘,甚至愛上了農村的姑娘們。

農村裏,更是一片紅火熱鬧的景象了,農村的風俗跟城裏可不一樣,過年了要搭油鍋煮麻花,燒豆腐,溜排骨,煸帶魚,把所有好吃好喝的都準備的滿滿當當的。新年一來,就不能動大火了,要放開了吃,讓忙碌了一年的娘們也好好歇歇一年圍著鍋台轉的身子。

這種景象在清水鎮,每年都會重複,但每一年的內容都不一樣,心情也都不一樣。今年剛過小寒,還沒有準備過年,倒是有三三兩兩的人群,拿著自家提前置辦好的年貨,到小王莊水壩上祭拜了。那都是在小王莊人的親戚朋友,他們不忍心自己的親人就這樣平白無故地在人間消失了,連同這個村莊也一起消失了。

黃昏的時候,已經潰塌的小王莊水壩的兩旁擺滿了各式各樣的祭品和燒紙。他們大多是娘們,燒紙發出昏黃的火光映紅了她們的臉龐,依稀可見他們嘴裏念念叨叨地不知道在說些什麼。或許是在祝福那些亡故的人們,在另一個世界能有一個安身立命的地方吧。

就在水壩不遠的地方,遠遠地站著一個中年人,他身材並不算魁梧,卻給人一種錚錚鐵骨的感覺,身上穿一件草綠色的軍大衣,頭上戴一頂呢絨的帽子,長久地注視著那些過來祭祀的人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