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為女性一定要倍加重視外表美,將重視外表美提高到和吃飯、睡覺一樣重要,且日常化的高度上來。讓自己在人生的每個階段都無比美好,從美麗的女孩,到美麗的女人,到美麗的婦人,再到美麗的母親,最後到美麗的老太太。因為愛美的女人更容易和幸福結緣,也更能贏得他人的尊重和欣賞。
亞裏士多德說,美麗比一封介紹信更有推薦力。
的確如此,美麗是一種資本。無論是在單位,還是在學校,或者是某個小團體中,我們會發現,美麗的人總是比較能獲得他人賞識,也更能得到一些難得的稀缺機會,各個環節都在為她們大開綠燈,而不美麗的女人卻處處受挫。不要怪人們以貌取人。問一問自己,看到櫥窗裏漂亮的衣衫,看到姹紫嫣紅的花朵,看到俊朗的大帥哥,看到讓我們心靈熨帖的事,我們是不是會情不自禁地一展笑顏,眼神也願意為此多停留幾秒呢?其實,這就是人的本性,愛美之心,人皆有之。更何況與美麗的人在一起,還可以證明自己的魅力與眼光,誰會拒絕享受這種感覺呢?
心理學認為,人們之所以傾向於喜歡外表美麗的人,是因為姣好的外表令人賞心悅目,像磁石一樣對人有強大的吸引力。外貌美還會令他人產生暈輪效應,人們總認為“美的東西就是好的東西”,會下意識地將她們拔高,認為她們具有很多優良的品質——友好、開朗、快樂甚至聰明,預期她們會有更好的職業,更幸福的婚姻,等等。我們小時候看童話故事,說起白雪公主,腦海中馬上會聯想到善良、可愛等詞,提到相貌醜陋的女巫,總是本能地將她們和邪惡、狠毒等詞掛鉤,雖然事實未必如此。
有的女人固執地辯駁,外表美有什麼用,花瓶一個,內在美的含金量才高,反正我憑本事吃飯,誰怕誰呀?說這話的女人對那些執著於打扮的女人,往往還會生出幾分輕視之心。我想她們或許是沒有信心和時間把自己打造成美女,又或許是沒有意識到外表美對女人幸福的重要作用,又或許是自幼接受了太多心靈美的教育,以為外表美和心靈美是對立關係,注重外表美會妨礙心靈美的完善。
中國文化素來偏向於二元對立,什麼事都要分個好壞高低來。看重心靈美也不為錯,這個年代確實要靠真本領才能很好的生存。隻是,在我們還沒有機會表現自己的素養和能力時,外表不及格,別人會習慣性地依據第一印象對我們作出判斷,也許經過時間的沉澱後,別人終於發現了我們的內在美,但此時此刻,輕舟已過萬重山,我們已在無意間錯失了許多良機。而有“美麗”打頭陣的女人就不同了,注重外表的女人總能在第一時間給他人留下深刻印象,繼而引起他人的興趣,讓人產生進一步了解的欲望,無形中就會多出一些機遇。所以,外表不完美,別提內在美。
況且,在這個注重形象的時代,內外雙修,更能提升我們的魅力指數。縱觀古今中外,那些贏得美滿良緣、活得光彩照人的女人,哪一個不是講究外表,注重儀容?或許我們的五官並不夠精致,身材也不魔鬼,眼睛不那麼美目盼兮,這些都不能阻止我們和美麗牽手。著名畫家吳冠中說“美比漂亮的價值高”。漂亮也許是一時間,可能僅指大眼睛、櫻桃嘴、S形身段,而美麗的內涵卻無比豐富。新華詞典裏關於美麗的解釋是“能給人美感的”,所以,每個女人都可以是美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