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1.女人的魅力源於心底的燦爛陽光(1 / 1)

“魅力”是一個特殊的詞,也是一個讓許多女人心向往之的境界,因為魅力可以放大女人的生命,即使長相平凡容顏蒼老,隻要有魅力打底,依然可以光彩奪目,牢牢吸引他人的眼球。我們不妨把魅力二字拆開來看,“魅”的左半部是個“鬼”字,鬼魅無窮,冥冥之中,似有無形的作用力;右半部是未來的“未”字,我個人更願意把它理解為,魅力是能夠作用於未來的。當然,一個魅力四射的女人,她的未來不可能差到哪裏去。

美國著名女詩人普拉斯說,魅力有一種能使人開顏、消怒,並且悅人和迷人的神秘品質。

如果我們把這種神秘品質像絲線編織進地毯一樣,編織進生命裏,我們就會產生某種力量,一種影響、感染甚至駕馭自己和他人的力量,一種對未來人生的掌控力。每個女人隻要肯下工夫修煉,願意像雕琢藝術品一樣悉心雕琢自己,就能得到這個誘人而光芒四射的寶貝。那麼,魅力究竟源於哪裏?不同種族、不同國家、不同時代的人們對於魅力的理解竟然驚人的一致:一個女人的魅力源於心底深處的燦爛陽光。

是的,有魅力的女人無論年齡幾何,是否足夠靚麗,都有著樂觀開朗的性格,心底灑滿了陽光。她們樂滋滋地享受每一天,充滿激情地活在當下,她們的眼眸、臉龐無一不反射著對生命的熱愛之情。在她們看來,快樂的表現往往決定著魅力分值,即便身處全世界最糟糕的地方、工作讓她們懊惱和鬱悶、感情出現了危機、目標沒有達成,她們仍有本領找到快樂的理由,因為她們本身就心情愉快,不需要借助外界的能量來撫平內心的焦慮。快樂對她們而言是自產自銷的東西。

一個人是否開心,不在於他處在什麼環境,而在於他是否有一顆快樂的心,這個道理不是所有女人都能頓悟。不少女人喜歡把快樂寄托在外界事物上,她們的快樂帶有明顯的附加條件:比如去了夢寐以求的度假勝地、嫁個如意郎君、賺夠了100萬元、找了一份好工作、他能深切愛上自己……正是這些附加條件,阻礙了她們和快樂結緣、和魅力親近。她們偏激地認為隻有這些事情成為事實,才可以快樂,否則就會感到十分難過,陷入失望、焦慮、憤懣、沮喪、傷心之中。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本就是一個客觀現象,她們非要和客觀規律較勁,久而久之,熱情洋溢的陽光麵孔逐漸被一張陰沉的“苦瓜臉”所替代,魅力自然也不願靠近她們。

想一想我們自己,是不是也犯這個錯誤呢?一年365天,任由情緒不間斷地陷入期望—失望—難過的惡性循環之中,以期望的滿足程度來定義快樂與否。不可否認,對美好事物滿懷期望可以激勵我們奮勇向前,然而,總有一些事非人力所能掌控,為何不讓思維變得彈性、開闊一些?人生有坎坷是正常的,人生有煩惱是自找的,此路不通再開一路就是了。如果常常這樣想,我們每天都能笑臉迎人,明眸生輝。

還有一些女人對外界的期望表現在不合理的要求上,她們要求他人像自己所希望的那樣去說話、辦事,希望她們所處的環境是一個符合自己意願的理想環境,一旦他人和環境不能如自己所願,就鬱悶不已,這其實就像在波濤洶湧裏尋找平靜一樣,是徒勞的。要知道,我們無權要求別人,也沒有資格要求環境配合我們的期待,沒有哪個人是專為我們準備好的,世界上也從來沒有什麼理想環境。如果我們讓外界環境決定我們的快樂,這樣隻會培養自己的依賴性,給了別人主宰我們快樂的權利,而別人卻未必知道。

還有一些女人不快樂的根源,在於她喜歡用悲觀的視角看事物:窗外飄著雨,她會沮喪地說“天啊,真倒黴,下雨的時候路上一定遍地泥濘”;驕陽普照時,她會詛咒紫外線太過強烈傷害肌膚;上班時搭乘地鐵,地鐵裏人海如潮,她又會抱怨交通部門不多開辟幾條地鐵線;在單位看到領導臉色陰沉,她認為領導看自己不順眼,覺得公司沒法待了,對工作的熱情也在這種自虐式的臆想中一落千丈。在不斷的自我內耗中,她們那顆曾經快樂的心,變得像石頭一樣冷漠、堅硬,內心風景一派荒涼肅殺,如何配得上魅力二字?

如果我們內心不快樂,就沒有辦法給別人帶去快樂,也沒有辦法自如散發出自己的光芒,當然也不可能成為一個讓人欣賞的魅力女人。當我們心情低落時,我們要清醒意識到,山還是山,水還是水,世界也還是那個世界,周圍的一切並沒有讓我們如何難過,是我們給自己設了條件式快樂的前提,是我們錯誤地從反麵看世界,是我們對他人和環境產生了非分要求,明白了這個道理後,我們就要將自己拽回到正確的方向上去,快樂地看待周遭一切,並努力創造快樂。

女人的魅力源自一顆快樂的心,而快樂又能產生巨大的能量,將女人的生活編織得更加絢麗多彩,也讓女人更有魅力,所以,為了自己的美麗人生,做一個性格開朗、達觀開闊的女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