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不沉湎於過去
目前的時代是一個庸人苦惱萬分的時代。一些人在冥冥中等待著上帝賜予其人生之契機,祈求著未來那即將出現的萬分美好的光明前途。其餘的人則常常念叨著,希望時光能夠倒流,回到以前那種“美好的古老時光”中——當時理發隻要2分錢。空氣也清新宜人,生活簡單卻美妙。
今天,如果你拿起報紙,翻到社論版,你可能會看到像以下這樣的東西:
這個世界對我們來說太大了。你全力以赴,卻總是落在人後。你不斷地遭受壓力,想要跟上別人……然而,到頭來,你將迷失方向,科學上的發現及發明不斷地推陳出新,令你驚愕萬分,不知所措。政治舞台的變化是如此之大,你雖然努力要記住誰上台了和誰下台了,卻總是徒勞無功。一切事情都使人承受沉重的壓力。人類再也沒辦法承受更多壓力了。
這篇社論讀起來,就像是上周或昨天晚上才寫的。但事實上,它卻是寫於150多年前,刊登於1833年6月16日的《大西洋日報》上。那正是許許多多的人的所謂的“美好的古老時光”。
對你我來說,這又有什麼意義呢?我們能從這裏麵學到什麼呢?我相信,這篇簡單、不完整的社論,雖然已經有150多歲的高齡了,卻能教導我們明白一切成功秘訣。
拿破侖·希爾在美國各地高中學校的研討會上及畢業典禮上演講時,總喜歡把學校外麵的真實情況告訴學生。並對他們說,我們不會被“熔毀”或被“炸成碎片”,這些將成為我們明日領袖的年輕一代,似乎也並不相信他說的話。拿破侖·希爾告訴他們:“你們是我們曆史上最幸運的人,你們一年看到的變化,比我們的祖父一生所看到的還要多。所謂美好的古老時代,事實上並不像大家所說的那麼美好。”他們聽到拿破侖·希爾的這些話,眼睛瞪得如銅鈴那般大。
拿破侖希爾向這些年輕人解釋所謂“美好的古老時光”,就是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及朝鮮戰爭中的那些日子。拿破侖·希爾談到本世紀之初,馬匹因為染上霍亂,而在紐約街頭暴斃的情景。
拿破侖·希爾告訴他們:“在那些古老的日子裏,我們總是用一個大木桶洗澡,用的是在燒炭或燒煤的爐子上加熱的熱水。在那些古老的‘美好’的歲月裏,我們洗澡的水就是在我們之前洗澡的人所留下的同一桶熱水。如果在你前麵洗澡的是你的叔叔,而且——命運很會作弄人的——他是一位養豬的人,那麼,你的衣領雖不會留下一圈汙垢,但是你的身體會留下一身汙垢,愈洗愈髒。在那些‘美好’的古老的歲月裏,流行小兒麻痹、白喉以及猩紅熱等可怕的疾病。那時期的人從來不曾聽過沙克疫苗這種東西。在40年代以及50年代初期,在酷熱的夏季裏,我們竟然不敢到社區遊泳池遊泳,或者是去電影院,因為我們擔心會被感染小兒麻痹症,以至半身不遂、殘疾、甚至死亡。”當拿破侖·希爾這樣告訴這些年輕人時,他們甚至不知道他到底在說什麼。他們也從沒聽說過,在大戰期間實行配給製度,必須在汽車擋風玻璃上貼上A、B、C的貼紙,憑這些紙條在每個月內購買若幹加侖汽油。
拿破侖·希爾向他們出示1857年11月13日《波斯頓環球報》的頭條標題,結果他們都目瞪口呆。這個標題是這樣寫的:《能源危機如火如荼》,下麵小標題則寫著:《全世界將陷入黑暗?汽油短缺》。同時向這些美國高中孩子描述了一個典型的美國家庭在那個陰冷、嚴寒的11月早晨,頭一眼看到這個頭條標題時的反應情景。“嗨!瑪莎”,那位男子可能會如此向他可愛的妻子大叫:“你看到報紙了嗎?我們看來已經遭遇到有史以來最嚴重的能源危機了。”
這些可憐的孩子開始了解,並開始強調這個世界的陰暗麵。從他們的父母雙親、老師以及朋友們的抱怨方式來看,仿佛這個世界愈來愈糟了。他們向拿破侖·希爾詢問有關核子毀滅以及核能發電廠的一些問題。拿破侖·希爾十分誠實地回答他們。日本是一個十分依靠核能發電的國家,而蘇聯所需電力,將近6成,即60%來自核能發電廠。拿破侖·希爾本人則盼望這個世界能趕快進入鐳射時代,確切地講是鐳射融合時代,因為目前的核子分裂發電是比較危險的。拿破侖·希爾同時也相信,著名的新聞播音員保羅·哈維對能源的看法是正確的。他說:“如果世界上使用電力的第一種產品是電椅,那麼我們今天甚至不敢插上我們的烤麵包機的插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