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月某日天氣:晴心情沉重
夏糧沒有了,還有秋糧,可半年沒有降雨,就是最無賴的野草也無法在這塊土地紮根。我跪在田裏,用手扒開鬆散的浮土,挖下去,直到一尺多深才露出點點潮氣。我捧起這微有濕意的黃土,端祥著,這就是大地母親嗎,對自己的孩子為什麼這樣殘忍,故意給他們這樣惡劣的生存環境,是想考驗他們的生命力嗎?
我爬上高高的廢黃河大堤,放眼望去,堤外收割過的麥田一片蒼莽,堤內幹涸的河道則向兩方無限伸展。
我腳下不遠是一片野草地,約有幾十畝,地裏墳塚挨個。即便天旱如火,絲毫不影響野草的荒長。草很旺,把墳頭遮得隻露尖尖的土。這是我夏家的祖墳地,夏家第一個到這安家的人就葬在這。
據說野草的曆史比最老的墳還老。小孩子不懂事,我和村裏的其他夥伴常問母親我們是從哪出生的,母親就會一指村邊的這塊野草地說,你們都是從草地裏刨出來的。我知道,我們既然是從草地中生的,那麼便具有了野草的特質。
大堤上是成片的泡桐樹,旁邊一棵大樹下,長貴爺坐在大樹根上,吸著旱煙,講故事。十來個泥猴似的小孩圍著他聽故事。我小時也常聽他講故事,神魔鬼怪,民間傳說,多得三天三夜也講不完,但他最樂於不疲的還是講眼前這塊野草地的傳說,從幾百年前黃河發大水,一直到現在故道裏淘沙船。
村裏人都講這塊野草地是風水寶地,保佑村裏人丁興旺。我並不信什麼風水寶地,百十年來,村裏沒有出現過一個有頭有臉的人,絕大多數是以種地為生的平民百姓,就象這野草,沒有大富大貴,隻是比旁人更耐貧瘠而已。
看著樹下聽故事的小孩子,想想十幾年前我和夥伴們的同樣事情,我忽然想到了一個話題,一個答案。
某天某報刊發一篇文章,大致內容是中日兩國小學生舉辦夏令營活動,中國學生都是從各市區精選出來的品學兼優的好學生,而日本孩子都是自願參加的。結果在活動中,中日兩國兒童的表現另國人很震驚。
日本孩子勇敢,不怕黑暗,不怕蛇,不怕流血;動手能力強,少說多做;無拘無束,敢與教師開玩笑,敢搶著吃,主動交朋友……
而中國的兒童恰恰相反,嬌氣,膽小怕事,吃不得苦,自理能力差,等等。
基於此,一些見識淺薄的日本人狂妄自稱:從這些中國兒童身上可以看出,中國人的民族素質已大大弱化,在這個世紀,中國人不是日本人的競爭對手,下個世紀也不是。
文章發表後,國人反應很強烈,有的辯解說,是中國不健全的教育製度造成的;還有的辯解說,可能因為某些家長走後們,硬讓自己的孩子擠進夏令營,致使最優秀的中國孩子未能挑選出來;有的辯解說作者一偏蓋全,把個別中國兒童的弱點說成了全部……等等。
今天,我找到一個最特別的答案,--如此多視野開闊的評論家,竟沒有一個觸及到一條最不尋常的事情--參加夏令營的所有中國孩子中,沒有一個山裏、海裏、田裏的農村孩子!當中國農村的這些孩子在山裏、海裏、田野中玩耍或初試勞作時,什麼勇敢、敢闖、吃苦、動手能力強、無拘無束……哪些優秀素質不能從他們身上充分體現出來呢!他們身上所具有的民族素質又哪一條會弱於輸於日本人呢!
當一個孩子降生在裸露的曠野時,大自然同時就賜於他所有應該具有的適應生存的素質與能力。所謂民族素質,就是指一個民族在漫長的曆史演變中逐漸沉澱凝聚其身的獨特的生命力,而這獨特的民族性隻有在民間才保存得最深厚。
在廣茅的中國農村,中華民族的民族素質並沒有弱化,反是得以繼承和發揚,變得更加強盛!如果我們的視野投向了億萬個生長在土地中的農村孩子,對日本人的囈語我們還怎麼屑於一顧呢。日本人可以不提及農村孩子,但我們中國人卻不能忽視農村孩子的存在,因為我們國家是一個農業大國,農村孩子在全國孩子中占很大比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