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3D打印時代的知識產權(1 / 3)

在中世紀,人們互相爭鬥,以此獲取土地控製權。部分經濟學家將現代資本主義的起源追溯至中世紀,那個時代的公有土地逐漸劃歸私人所有。如今,各大公司爭相奪取知識產權控製權,有商業價值的創意成為奠定現代經濟基礎的新沃土。

當數字媒體進入消費領域,臭名昭著的“Napster(納普斯特)案”成為一個重大轉折點,標誌著音樂消費者與娛樂行業之間正式開戰。3D打印領域尚未麵臨大規模的“Napster時刻”,人們猜測一向以堅決捍衛知識產權而出名的大公司(比如玩具公司、軟件公司和傳媒集團)尚未感受到未授權的3D複製產品對其公司利益的影響。

如今“等等看”的觀望態度可能會隨著3D打印技術達到一定的臨界值並能分享一部分銷售額而發生相應變化。在記者彼得?漢納看來:“如果說宣稱所有人均可免費使用的3D打印聽起來太完美而無法持續的話,那它的確無法持續下去。不管是偶然的還是預先設計的,其影響規模還相對較小,尚未觸碰到實力派的利益。”

頑固的法律破壞者是一回事,熱情的消費者和小企業主則是另外一回事,大多數民眾和小企業主更希望3D打印有一個清晰的法律框架的指引。

假如有這樣一個場景,小企業或者個人發燒友用3D打印技術打印出一個塑料玩偶,該玩偶是受著作權保護的卡通形象的完美複製版,該玩具的打印者將其放到個人網站上以20美元出售。

幾周之後,跨國傳媒和玩具公司的律師看到在網上銷售的複製品後發送了一封“停止侵權”的信函。理由是在未經玩具公司許可也未支付許可費用的情況下,3D玩具的打印者侵犯了玩具公司的著作權。“停止侵權”信函給出了兩種解決方案:一是立刻將打印的玩具從網站上撤下來,二是與玩具公司協商許可方案。

此時,如果玩具的打印者認為是自己沒有意識到著作權法,他可能會迅速而傷心地將玩具從網上撤下來,又或者他沒有經濟實力雇用一名律師與大玩具公司進行法律抗爭,故事也就到此為止了。

然而,出現另外一種情形會怎樣?如果玩具的打印者收到玩具公司發出的“停止侵權”信函後,認為自己沒有侵犯玩具公司的著作權,結果會怎樣?也許他會妥協,同意停止銷售有侵權嫌疑的塑料打印玩具,之後他可能會重新設計並打印一套全新的玩具人物形象:帶有全球許多國家總統頭像的塑料玩偶,然後把不同的總統頭像安放在被公眾熟知的卡通形象的身體上麵。利用設計軟件和3D打印機進行此類修改是非常容易的事情。

傳奇還在繼續。玩具公司很惱火,再次向無畏的玩具打印者發出一封“停止侵權”信函。此時,大多數人或者小企業家們可能會放棄,因為他們無力承擔巨額的訴訟費用,尤其是如果他們敗訴的話,可能直接傾家蕩產,連向公眾訴說事情來龍去脈的機會都沒有。

繼續假設故事的發展。假如有一個誌在捍衛民眾自由權利的慈善家設立了一個法律辯護基金,專門處理此類案件。慈善家一旦知悉此類案件,就介入其中並支付相應的法律服務費用。玩具的打印者是一名理想主義者,他堅信著作權法應該做出修正從而為3D打印創造公平和可操作的製度框架。他接受挑戰,同意與大型玩具公司進行法律對抗。

接下來會發生什麼我們還不知道。鑒於玩具的打印者對玩具公司的銷售額造成的影響非常小,大公司在權衡公眾影響以及要付出的潛在法律成本之後可能放棄訴訟。但如果成千上萬的小企業和消費者開始自主打印受著作權保護的玩具,那大公司可能最終真的會行動起來。我們可以以不同的方式演繹前述假設情形,比如如果產生爭議的是受專利法保護的3D打印機器零部件的話,也會產生類似的法律效果。

在我們完成本書時,涉及知識產權侵權的完整訴訟並未實際發生。然而,考慮到數字媒體已有的法律案例,距離本書所假設情形的出現也不遠了。事實上,涉及3D打印知識產權的一些小糾紛已經產生了。

一名英國年輕人因哥哥的動作玩偶激發靈感,設計並3D打印了一個塑料複製品。創作該玩偶形象的派拉蒙公司很不高興,其律師團隊向這名年輕人發出了律師函,警告其所複製的玩具侵犯了派拉蒙公司的著作權。在未曾預料的法律威脅的震懾下,這名年輕人無奈地做出妥協。

知識產權法是把雙刃劍,有利也有弊。大公司把知識產權視為排擠競爭對手和創新技術的有力武器,小發明家和藝術家依靠知識產權從專利或藝術作品的受益者或者受益公司那裏獲取應有的收益。暑期設計和工程課上的高中生並不關心是否被大公司敲竹杠,他們關心的是作品是否被其他創作者毫無信用地剽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