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翰到中原潛伏,聯係北方漢人武裝,建立獨立強大軍隊,接應桓溫北伐的理想雖然因為晉國朝廷的不支持,桓溫無法帶兵北伐而無法實現,但是喚醒漢人鬥爭意誌,推翻石氏趙國的目標因為和石閔、李農的結盟卻是進行的很順利。
目標完成,大仇得報,想念荊州金陵城家人的陳翰已經歸心似箭。
與冉閔的盟約已完成,既然冉閔無意歸附晉國,那分別的時刻也就到了。
冉閔召見陳翰,陳翰隻身進入太武殿。冉閔站在金鸞椅旁邊,對著陳翰說道:“朕能有今天,離不開賢弟和白袍軍的鼎力支持,朕願意和你共坐天下,賢弟過來,與朕同坐金鸞椅。”
陳翰推辭道:“陛下知我乃晉臣,家人皆在荊州,如今陛下稱帝,必不容於晉國,如果我繼續待在鄴城侍奉陛下,我的家人安能有活命的機會,陳翰請求帶白袍軍回晉國,請陛下恩準。”
冉閔沉思良久,說道:“賢弟既然決意歸去,朕也不能強留,這皇宮的金銀寶物,賢弟盡可帶走。隻是十萬白袍軍是跟著賢弟去晉國,還是留下來幫朕平定四方,朕得和你商量商量。”
陳翰知道這是正題,回答如果令冉閔不滿意,估計今天就走不出皇宮。於是說道:“白袍軍有些兄弟是我從荊州帶出來的,他們的家人都在晉國,我想陛下也不會奢望他們留在鄴城為您效力吧。至於在中原招募的乞活軍,本來家就在中原,他們是為保護家人才加入的白袍軍,我也不能讓他們離鄉背景,如果他們願意追隨陛下,還請陛下好好對待他們,如果他們離不開塢堡,也請陛下同意他們回到各自的塢堡屯墾,如果陛下需要,他們會隨時奉召的。”
冉閔笑道:“賢弟所言,合乎情理,但你誤會朕的意思了,賢弟拿著荊州的軍費,養著白袍軍替中原漢人打仗,如果空手回去,想必很難交代。我和你一樣,無心坐這金鸞椅,隻是石家容不得我,胡人也容不得我,不得已而為之。
現在朕控製的區域有限,而晉國卻毫無進取之心,徐州揚州的漢人素有歸附晉國之心,我就送給賢弟作為潛伏中原兩年的戰果,否則賢弟回晉國也很難交代。白袍軍朕很欣賞,但是君子不奪人所愛,我不願意和晉國作戰,四方還那麼多叛亂,他們跟著我,不一定有良好的前程。
都隨他們的意思吧,願意跟著你的,願意跟著我的,願意回塢堡的,我們都不攔著。
白袍軍在推翻石氏趙國的過程中立下了不朽的功業,有功的將士都會得到朝廷的封賞,報一份名單上來。願意跟著我平亂的將士,我都會把他們當作自己的親信對待。”
陳翰知道冉閔不會對自己玩弄權謀,想到他既對自己的處境沒有足夠的信心,還願意放走自己和白袍軍,此等胸懷令自己感動。
陳翰於是說道:“就依陛下所言,我安排完白袍軍事務,就帶兵幫陛下暫管豫州和揚州,我可以確保晉國的軍隊不會與陛下交戰。讓陛下專心平定中原。”
冉閔道:“賢弟決意要走,朕也不能強留,賢弟此去,此生不知還有沒有機會再見,就好好喝一場酒吧。前路漫漫,各自珍重。”
冉閔擺宴,與陳翰話別,這可能是曆史上最真性情的皇帝了,絲毫沒有權謀之心,陳翰覺得很幸運能有這樣的朋友加戰友,也很替冉閔的未來擔憂,不講權謀,隻有勇猛,並不是一個開國皇帝的好品質。
陳翰想,如果石閔能歸附晉國,自己就能在陪伴他征戰四方,那該有多好。隨後,陳翰又否定了這一想法,司馬家族心中毫無百姓,他們可以把中原丟棄一次,難保不會丟棄第二次,現在這樣挺好。
一場酒喝了很久喝的很斷腸,陳翰在中原認識很多人,但是交心最多的,卻是這個一身無意,不善交際的漢人英雄。
前路漫漫,各自珍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