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冉閔建大魏 複仇後離別(1 / 2)

當石閔決定屠殺胡人的時候,他已經打定主意,要建立新的政權取代石氏趙國了,隻是這種改朝換代的事情,還需要一步步達成。

晉穆帝永和六年(公元350年)正月,石閔想一步步去掉石氏的統治痕跡,以讖文中有“繼趙李”的字樣為托辭,便更改國號叫衛,改姓李氏,實行大赦,改年號為青龍。

石閔的舉動也讓一些仍然忠於趙國,信奉忠臣不事二主的漢人和在大屠殺中由於投靠石閔幸免於難的胡人大臣將領失去了最後的耐心。

太宰趙庶、太尉張舉、中軍將軍張春、光祿大夫石嶽、撫軍石寧、武衛將軍張季,以及公侯、卿、校、龍騰衛士等一萬多人,全都投奔襄國。汝陰王石琨投奔冀州。

這時候各地的將領也紛紛宣布承認石閔成立的衛國統治,撫軍將軍張沈占據著滏口,張賀度占據著石瀆,建義將軍段勤占據著黎陽,寧南將軍楊群占據著桑壁,劉國占據著陽城,段龕占據著陳留,姚弋仲占據著灄頭,蒲洪占據著枋頭,各有兵眾數萬,全都不歸附石閔,用兵自重。

趙國汝陰王石琨以及聯合張舉、王朗率領七萬軍隊攻打鄴城。

石閔看不起這些雜牌軍隊,率領千餘騎兵就和他們在鄴城北邊郊外交戰。石閔手持雙刃矛,策馬攻擊,所向披靡,斬首三千級,石琨等大敗而逃。

石閔和李農又率領三十萬漢軍,攻打割據各地的將領,第一個就是占據石瀆的張賀度。石閔和李農的三萬騎兵在黃河渡口向張賀度的五萬大軍發起攻擊,在斬殺兩萬八千多人後,張賀度領兵敗走石瀆。

石閔和李農率領大軍大軍繼續南下,準備討掃蕩完南部的割據勢力以後,再揮師北進,掃清北部的割據勢力。

這時,在鄴城皇宮被軟禁的衛國國王石鑒得知消息後,秘密派遣宦官給占據滏口(今河北輝縣)的趙國撫軍將軍張沈和冀州的其他割據軍閥送去書信,讓他們乘石閔率三十萬大軍南下後,後方空虛的時機前來襲擊鄴城。送信的宦官卻把消息告訴了幫石閔、李農守衛鄴城的陳翰,陳翰趕忙派人通知了正在率兵南下的石閔、李農。

石閔、李農急忙率領三十萬大軍返回鄴城,忍無可忍的石閔廢黜了石鑒,並把石鑒交給了與石鑒有殺父之仇的陳翰處理。

陳翰擺上香案,舉行儀式,殺掉石鑒,告慰了父親的在天之靈。

後趙最愛耍弄權謀的皇帝石鑒,在做了一百零三天的傀儡皇帝後,被陳翰親手殺死,不得善終。

石鑒死後,被打亂進軍計劃的石閔怨氣難平,把軟禁在宮中的趙國武帝石虎的二十八個孫子全部誅殺,石氏家族的人幾乎全被消滅了。

石鑒死後,改朝換代的日子終於來了,石閔的大臣和將領要向石閔進獻尊號,石閔說他本無意大位要謙讓給與他共同打下江山的起活軍盟主李農。

這可把李農嚇壞了,趕緊跪下,執意推辭。

石閔當著晉國將軍陳翰和眾位大臣的麵說道:“我們原是晉朝的人士,如今晉國皇室尚在,我希望和諸君一起分割州郡而治,各自稱為牧、守、公、侯,然後上表迎接晉朝天子返回故都洛陽。”

陳翰知道石閔這個隻是做做樣子,沒有搭腔。

石閔的親信大臣和將領紛紛勸阻道:“陛下的聖德順應天意,理應登上天子之位。如今晉氏衰敗,遠逃江南,怎麼能駕馭各路英雄,統一四海江山呢!”

石閔順勢說道:“胡尚書之言,真可謂識時務知天命啊。”

於是石閔便即皇帝位,實行大赦,改年號為永興,立國號為大魏。閔恢複冉姓,尊奉母親王氏為皇太後,立妻子董氏為皇後,立兒子冉智為皇太子,冉胤、冉明、冉裕三個兒子全都被封為王。任命李農為太宰、兼太尉、錄尚書事,並封為齊王,李農的兒子們全都被封為縣公。

在西晉滅亡三十四年後,又一個漢人政權在中原大地成立了。

大魏國建立,中原地區漢人也已經徹底覺醒,漢人武裝如雨後春筍一樣,在漢人區域建立,冉閔更是坐擁三十萬漢軍,雖然四海未平。但是無論大魏政權能存在多久,無論以後還會有哪個民族能入主中原,沒有得到中原主體民族漢族的支持,都一定不能長久。在見識到漢人血腥報複威力以後,沒有哪個民族還敢像石氏趙國那般殘暴的奴役和屠殺漢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