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二章 艾滋病病毒感染的預防(2 / 3)

目前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已遍及全國的31個省、市和自治區。報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最多的前六個省份依次是雲南、河南、新疆、河北、廣東和四川。感染者大多數分布在各省的局部地區,多為農民。男性多於女性,男女比例為4:1。感染者來自社會各個階層,分布於各種職業人群,其中以農民、歸國勞工、無業者以及個體戶為主。從年齡分布來看,年輕人占了絕大多數,797。的感染者為20~40歲的強壯年,其中20~29歲組和30~39歲組的感染者分別占了56%和22.5%。

截至1998年6月底,全國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報告數已累計10676人,而實際感染者據專家估計達30多萬人。盡管目前中國艾滋病病毒感染的總報告數仍然較低,感染局限在某些農村地區,但從目前廣泛存在的傳播途徑來看,有進一步擴散的趨勢。

科學已經證實,艾滋病病毒主要是通過三種途徑傳播的,即性接觸傳播、血液傳播和母嬰傳播。人們在日常的生活中由於種種的危險行為,可以直接或間接地通過上述三種途徑導致艾滋病病毒的傳播。當前在我國,人們所具有的與艾滋病病毒感染相關的主要高危險行為有靜脈吸毒和不安全性行為,而存在的主要促使艾滋病病毒傳播的因素有以下幾個方麵。

注射毒品

靜脈吸毒者與他人共用未經消毒的注射器、針頭是經血液傳播艾滋病病毒的主要高危險行為。

目前我國由公安部門掌握的吸毒者的人數為52萬人,估計實際吸毒人數是這個數字的8?10倍。在雲南、新疆、廣西和沿海的一些城市中,有相當比例的人使用海洛因,在內蒙古、寧夏和河北則有更大比例的人口吸鴉片。同時,少數民族地區由於曆史原因以及文化程度低、經濟發展不平衡等客觀原因,吸毒現象也十分突出。有學者在部分省市進行的調查中發現.吸毒者中靜脈吸毒者所占的比例很高。僅1992~1994年.雲南省德宏縣吸毒者中就有1/3左右的人是靜脈吸毒,其中7%~10%的人是共用注射器的,而新疆省伊寧市幾乎所有的吸毒者都采用靜脈注射的方式。

目前在我國所報告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中約2/3是通過靜脈吸毒感染的。四川涼山彝族地區報告,359%靜脈吸毒者其艾滋病病毒檢測陽性;1997年報告的171例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中,吸毒者占多數,94%為彝族農民。在新疆伊寧市和烏魯木齊市的吸毒者中,艾滋病病毒的感染率分別為76%和38%的1996年和1997年對廣西百色地區的79份吸毒者血樣的檢測發現,61份呈艾滋病病毒陽性,而雲南省瑞麗地區注射毒品者艾滋病病毒感染率估計高達70%~80%。

不安全性行為

不安全性行為是指一個人在不了解對方艾滋病病毒感染狀況的情況下所進行的無保護性交的行為。它包括嫖娼行為(商業性行為)和非商業性多性伴的性行為。國內外學者普遍認為,異性性行為導致艾滋病病毒傳播的主要危險因素有賣淫嫖娼、多性伴、與臨時性伴性交時不使用避孕套等。目前我國報告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中經性接觸感染的占8%。從全世界的艾滋病的流行模式來看,非洲以性傳播模式為主,亞洲雖開始以外來輸人模式為主,但發展到今天都殊途同歸,也是以異性性傳播為主。據世界衛生組織估計,全球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中通過異性性傳播途徑感染的高達75%以上,到2000年通過這一途徑傳播的比例將超過90%。

1949年新中國成立後,妓女這一特殊群體消失了。到了80年代,賣淫嫖娼現象在中國又開始重新出現,逐漸從某些沿海城市和大城市延伸到內陸和小城鎮。據1996年公安部門掌握的娼妓和嫖客數字是42萬,而實際人數可能是這個數字的10倍。據專家估計,暗娼中艾滋病病毒感染率在0.019%~之間。暗娼以多性伴、不使用避孕套等成為艾滋病感染的重點人群,更為危險的是受到感染的嫖客會將艾滋病病毒傳給其妻子,將艾滋病這隻“狼”引人家庭。

流動人口

由於國家的開放政策和經濟發展的需要,經濟欠發達的地區的大量富餘人員可能會流動到其他地區。當前,中國農村勞動力大規模移居異地他鄉,這是史無前例的。據統計,每年全國的流動人口總數達8000萬到1.2億左右,也就是說中國約1570的勞動力成為流動人口。流入人口最多的省市是廣東、江蘇、海南、新疆勞動力在中國大量流動將對中國的艾滋病病毒流行蔓延起到定的促動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