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四篇 “沙漠風暴”前夕(2)(2 / 3)

與此同時,美國人加緊了在海灣動手的準備工作。

11月14日,施瓦茨科夫把手下的高級將領召集到宰赫蘭,向他們解說自己製定的地麵作戰計劃。這是他在這場戰爭中召開的最重要的一次會議,與會者是在戰場上負責指揮作戰的22位將軍。

他首先強調,要對這次會議的內容嚴格保密。然後說:“我們要準備發動進攻了。今天聚在這裏就是討論這件事。把那些防禦的屁事完全忘掉,現在我們談的是進攻,而且從現在起一直到凱旋歸國的那一天,我們談的都是進攻。”

他對美伊軍力進行了比較,指出伊拉克軍隊的弱點所在,並且提醒指揮官們充分利用自己部隊的長處。他說:“我們必須做的第一件事是,我不喜歡使用‘斬首’這個詞,所以我要說的是,我們要‘進攻’他們的領導層,攻擊伊拉克的指揮與控製核心。其次,我們必須取得並且擁有空中優勢。第三點,我們必須完全切斷薩達姆的補給線,還要毀掉他的化學、生物和核武器戰鬥力。最後,所有裝甲部隊的指揮官注意這一點,我要你們摧毀,不是攻擊,也不是損傷或包圍,而是摧毀共和國衛隊。在你們與他倆交戰後,我不希望見到他們還是一支有效的戰鬥部隊,不希望他們繼續保持為一個軍事組織。這次我們不是把一隻手捆在後麵來幹,這次我們不會那樣大發慈悲地說,隻要他們越過邊界逃回去就算了。那完全是狗屁!我們要毀滅共和國衛隊。”

施瓦茨科夫強調,如果奉命展開進攻,美軍可以完全不受任何約束地動用全部軍事力量,越界進入伊拉克追擊。

施瓦茨科夫指著地圖解釋說,薩達姆的兵力集中在東端科威特境內與附近地區,“沙漠盾牌”的兵力擋在伊軍南方使他們無法南下;伊軍的東麵是波斯灣的天然屏障,北麵是幼發拉底河,一旦空軍把過河的幾座橋炸掉以後,這條河也會成為天塹,伊軍西麵是綿延幾百英裏的沙漠,也正是美軍進攻的主要路線。

施瓦茨科夫告訴與會的指揮官們,這將是一場四路並進的地麵進攻戰。在沙特—科威特邊界沿線波斯灣附近地區,他要美國海軍陸戰隊的兩個師與沙特的一支特遣部隊直接攻入科威特,目標是牽製薩達姆的部隊並且包圍科威特市。“該怎麼做,完全由布默決定。不過,布默也可以利用他的兩棲部隊從海上進攻科威特。”

位於科威特西部的一條進攻走廊,留給兩個埃及裝甲師和另一支沙特特遣隊為首組成的阿拉伯聯軍發動並列進攻。他們的目標位於科威特市西北、控製伊拉克補給線的道路交彙口,最後攻入科威特市,必要時與伊軍展開巷戰。

同時,美國陸軍重點開始從西麵發動進攻。施瓦茨科夫望著第18空降軍軍長勒克將軍,指著深入內陸超過350英裏的沙特-伊拉克邊界說,“我可能要把第18空降軍送到非常深入的腹地作戰。”勒克的幾個師從那個地區趕往北方直抵幼發拉底河,切斷共和國衛隊的最後一條退路。一旦肅清當地的敵軍,就把部隊調頭向東移動,準備加入對伊軍主力的進攻。

然後,他轉向第7軍軍長弗蘭克斯:“我想你的任務是什麼已經很明顯了。”他邊說邊把手沿著沙漠走廊劃到科威特的西麵:

“從這裏發動進攻,毀掉共和國衛隊。”把共和國衛隊背向著海釘在那裏,然後打進去把他們消滅。“如果他們想跑,我們就追著打,打到巴格達也在所不惜。從那邊一路到巴格達,到時候應該不會有什麼東西阻擋你們。”

任務分配完以後,每個指揮官都很興奮。一位少將說:“你知道,長官,我們原以為還是沿用那個正麵強攻科威特打膠著戰的計劃,現在這個計劃太妙了!”

最後,施瓦茨科夫強調:“為了讓這個計劃成功,因為敵軍在數量上仍然超過我們,我們所有的指揮官一旦上了戰場,一定要有一種殺人的本領,我找不到其他更好的字眼來形容它。我的意思是說,當陸戰隊開上這個位置,當陸軍部隊開上那個位置,絕不允許有人說什麼‘嗯,我想我們大概要進去打一下,試試看能不能打過去’這樣的狗屁話。我們需要每一支部隊的指揮官都絕對明白地了解他們一定得打過去。而且一旦打過去,他們不能停下來討論,他們還得北上到那個位置毀掉共和國衛隊。這次作戰就是要進攻、進攻、進攻、進攻,毀掉擋在路上所有的敵人,我不允許有任何指揮官不了解這一點。如果你們手下人不了解這一點,我極力建議你們換其他能辦好這件事的人接掌指揮權。因為,我們要麵對這個事實,那就是美國軍隊的聲譽現在就靠我們。更重要的是,整個美國的聲望完全寄托在我們肩上。除了我們以外,不會有其他人再來參與這件事,不會有更多的部隊來到。我們現在的兵力就是完成這個任務的兵力。為了我們的國家,我們不敢失敗,我們不能失敗,我們也不會失敗。如果這裏有人不了解這一點,就請離開。還有問題嗎?好,祝各位好運。”

12月1日,五角大樓的參謀長們來到戴維營,向布什作臨戰前的最後一次彙報。

陸軍參謀長沃諾認為,美軍的規模和兵力將使薩達姆認識到他隻會失敗。這位參謀長大聲罵道:“難道這個狗雜種果真愚蠢到要同我們打嗎?”

空軍參謀長麥克皮克介紹了空軍的戰備情況,進而對戰局進行了預測,他說,如果發起進攻,空中作戰在地麵作戰開始之前應持續大約30天,30天的轟炸會摧毀伊拉克50%的地麵主要軍事裝備———坦克、火炮和裝甲運輸車。同時,他告訴布什:“總統先生,你每天將損失4-5架飛機,30天的時間裏共損失約150架飛機。”其中,約一半的飛行員會獲救,1/4陣亡,另1/4被俘。

布什聽完彙報後,要求各軍兵種加緊備戰,準備近期發動進攻。

12月3日,在國會就海灣作戰問題舉行的聽證會上,鮑威爾首先批評了那些堅持經濟製裁就能製服薩達姆的人,接著又批評了那些相信僅靠空中力量就能把薩達姆趕出科威特的人:“這個城市裏很多專家、業餘人員及其他人都認為,諸如使用外科手術式的空襲或可能的持續空襲就能完成任務,還有其他種種美好的、令人滿意的、自稱代價小的、有價值的和可能起作用的方案。這些方案正在全城井井有條地流傳著。”

他指出,僅僅靠空中戰略不能確保成功,因為它將把主動權拱手讓給薩達姆。陸軍的基本原則強調采取和保持主動,在有利於美國的情況下遂行戰鬥。單靠空軍是不能完全解決戰鬥的。

他說:“如果發生一場戰爭,美國就必須取勝,這是大衛與巨人的比賽,美國是巨人。如果美軍不能相當明顯地取勝,那是對它的毀滅性打擊,因此非要取得輝煌勝利不可。這不僅關係到國家的外交政策,還關係到未來幾年甚至幾十年裏軍隊的信譽和士氣。”

12月17日,布什兩次會見記者。在第一次會見中,當記者問他1月15日的最後期限到期後他將怎麼辦時,他回答說:“你們等著瞧吧!”

在當天下午的第二次會見中,一名記者問他為什麼避而不談具體的武力威脅,為什麼不直截了當地說將發動進攻時,布什卻回答:“因為我沒有采取威脅的架勢,我認為我們都沒有,我們采取的是在下決心的架勢。”

鮑威爾對總統的表態感到不滿。他說:“盡管總統不是故意這樣做,但他卻在發出混亂的信號。在同一天裏,他先吹熱風,再吹冷風。總統要幹的惟一的最重要的是闡明政策和掌握信息,我可不願看到把事情弄糟。”他認為在最後期限之前的這段時間特別關鍵,這是一場神經戰,總統的一言一語都非常重要,他必須使薩達姆受到威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