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2章 新型生活與人格力量(8)(1 / 3)

從這個角度看,未來是完全可以被視為非曆史的,我們也要明確一點,原則上未來就是不知道或說未發生的,這意味著,一切習慣、防禦和應會的機製全都是可疑的和兩可的,因為它們都是建立在過去經驗的基礎之上。隻有靈活創造的人能真正地駕馭未來,隻有這種人才能滿懷信心、毫無畏懼地麵對新奇的事物。我堅信,我們現在稱之為心理學的許多東西,都不過是一種謀略研究,目的是回避新奇事物中能引起的焦慮,辦法是使人相信未來仍然像過去一樣。可以肯定地說,心理學現行的發展缺乏應有的高度,而我會探查產生這些陰暗麵的根源和擺脫這些陰暗麵的方法。我們不僅必須了解心理學的現狀,還必須了解它的天職和可能的發展趨勢,但願心理學能擺脫它對人性的可笑而悲觀、狹隘而目光短淺的偏見。

人類生存的社會信仰根基

人性是全部人類關係和人類文化的基礎,然而,人類對人性了解得太少,以致五六十年代的人性理論大多是不正確的。對這些關於人性的理論,不管正確與否,一直都是各種神學、政治和經濟哲學,以及人類據此生存的社會信仰的根基。

我確信,過去曾嚐試過的各種價值體係,包括極權政治、戰爭、宗教、民族主義、各種經濟體係、某些理性主義和浪漫主義哲學、工藝學和工程學等,它們的失敗,其主要原因就在於建立在錯誤的人性上,且有些理念很荒唐,現在有相當一批心理學家正在這種錯誤理念的指導下工作著。這些偏見和假定由於是暗含的和無意識的,因此它們也就在今後相當長的一個時期內不受實驗的限製,維護和鞏固自己。

在這裏,我希望討論這些心理學家的這樣一些主要的錯誤,即:他們對人類所能達到的高度持悲觀、消極、狹隘的概念,對人類的生活的抱負估計不充分,將人類的心理境界定得太低。從目前心理學的現狀來看,這門學科作為一個整體,在偏窄的概念和詞彙的指引下,正以有限的手段過分地追求狹隘或瑣碎的目標。

心理學中有這樣一個誤區,即心理學所揭示人類的消極陰暗一麵要比揭示積極方麵要多得多,也就是揭示醜惡的多,揭示真善的少。心理學似乎自願放棄其合法管轄區域的一半,而僅局限於另一半——黑暗、平庸的一半。這種態度絕不應是主流的、表麵的,相反,它深入了整個文化,是主流的、本質的。在心理學中堅持漢密爾頓主義(而不是傑弗遜主義),似乎同在經濟學、政治學,以及教育中一樣容易。

可以肯定地說,心理學現行的發展缺乏應有的高度,而我會探查產生這些陰暗麵的根源和擺脫這些陰暗麵的方法。我們不僅必須了解心理學的現狀,還必須了解它的天職和可能的發展趨勢,但願心理學能擺脫它對人性的可笑而悲觀、狹隘而目光短淺的偏見。我們必須把科學的本質了解得透徹與深刻,努力研究出它在人性和人的需要中的起源,還要充分了解它具有的兩麵性,一方麵產生安全和秩序,一方麵破壞安全和秩序。

造成心理閉鎖的根源

我認為用一些特定的理論去解釋心理學的壓抑和閉鎖問題是徒勞無功的,要知道這不是一個表麵的瑕疵,而顯然是全身的疾病。盡管還有一些次要的決定因素,但這種疾病從根本上體現了整個文化以及這個文化所特有的精神。

心理學有一個顯著特點,那就是它的世界觀與正宗教、經濟學或社會結構的觀念一樣。例如,這種心理學太實用主義和機能主義,過於著重實利和成功的結果,以致很少對獲取這些成果所使用的手段加以批評。它過分注重技術和技術的種種長處而忽視了基本的人道主義原則、目的以及價值,結果整個理論陷入了非道德與混亂。它對行為進行強調,而對主觀生活則不與理睬,它不屬於傑弗遜主義和民主主義,而屬於漢密爾頓主義,它過於達爾文和清教徒化,過於焦慮、認真、冷酷;很少注意感官享受、肉俗欲、異教徒的快樂、嬉戲、悠閑,並遠離鑒賞家的生活觀。它常處於緊張狀態,而且在審美與感情方麵都很空洞。

過去由於曆史上的偶然,形成關心意動和情感的,是精神病學而不是實驗心理學。這樣,動力心理學就注定成了消極的派生物。我們關於人格和動機的絕大部分知識來自對神經病人以及其他病人的研究。

心理學失去平衡的原因也有一部分是心理學家的性格結構所致,最初,這創造了心理學,後來,心理學家又維持了它。要充分理解這個曆史的發展,我們就應仔細研究知識社會學和知識心理學,研究有創造性的發現者和他的模仿者之間本質上無法避免的對立,例如弗洛伊德與他的追隨者。我們還要研究發現者與這個發現的組織者以及有關的行政官員之間,前方戰士與後方把炮擦得發亮、蹲在屋子裏的炮兵部隊之間同樣無法避免的衝突。

我們必須把科學的本質了解得透徹與深刻,努力研究出它在人性和人的需要中的起源,還要充分了解它具有的兩麵性,一方麵產生安全和秩序,一方麵破壞安全和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