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取印模的步驟方法

①取模前的準備。調整體位、選擇托盤。②取初印模。取上頜初印模,選與患者口腔情況大致相似的成品托盤,將印模膏放置在60~70度熱水中軟化。取適量軟化的印模膏放置在托盤上,醫生站在患者的右後方,右手持盛有印模膏的托盤,左手拉開患者的左口角,將托盤旋轉進人患者口中,使托盤就位,穩定托盤在一定位置,牽拉頰部肌肉向下前內方向,完成肌功能整塑。衝冷水使印模膏硬固後,使印模從上頜後緣脫位,從口內旋轉取出。檢查初印模,組織麵應清晰,如印模邊緣過厚過長,應除去過多的印模膏,然後可逐段地烤軟印模邊緣,進一步作肌功能邊緣整塑。取下頜初印模,醫生站在患者的右前方,右手持托盤,左手拉開患者右口角,將托盤旋轉進入患者口中,將兩手食指放在托盤兩側相當雙尖牙部位,拇指固定在下頜骨下緣,輕壓使印模托盤就位,在印模可塑期內,牽動頰部向上前內方向,並拉動下唇向上內,囑患者將舌輕微伸出舔上唇並左右活動。③製作個別托盤。用室溫固化塑料製作個別托盤。也可采用修改初印的方法製作個別托盤。④取終印模。用塑料製作的個別托盤需先經過添加邊緣材料,再次進行邊緣整塑後製取終印模。在上頜的唇頰側添加烤軟的印模膏,分段進行邊緣整塑。

(3)印模的要求

①使組織受壓均勻。在采取印模時,應注意壓力要均勻,否則影響模型的準確性。②適當擴大印模麵積。在不妨礙黏膜皺襞、係帶以及軟齶等功能活動的條件下,應充分伸展印模邊緣,以便充分擴大基托的接觸麵積。接觸麵積越大,固位力也越大,同時無牙頜上單位麵積所承受的咀嚼壓力越小。③采取功能性印模。④保持穩定的位置。

2.模型

模型是灌注模型材料,即石膏或人造石於印模內形成的物體原型。全口義齒模型是灌注模型材料於無牙頌印模內形成的無牙頜陽模。在全口義齒初印模上灌注石膏形成初模型,用來製作個別托盤,在全口義齒終印模上灌注石膏或人造石形成終模型(又稱工作模型)用來製作暫基托及全口義齒。模型形成的方法有圍模灌注法和一般灌注法兩種。

模型後堤區的處理:如果在取終印模時未作後堤區加壓完成邊緣修整者,可在模型上用刮除石膏的方法形成後堤區。在石膏模型上,用雕刻刀在顫動線處切一深度1~1.5mm的切跡,沿此切跡向前約5mm的範圍內,將石膏模型輕輕刮去一層,愈向前刮除得愈少,使與上齶的黏膜麵移行。

七、全口義齒頜位關係的確定及上牙合架

1.垂直頷位關係

(1)確定垂直距離

自然牙列時,正中頜狀態下患者鼻底至頦底的距離,稱咬合垂直距離,即通常指的垂直距離。牙列缺失後,上下牙槽脊頂之間的距離稱頌間距離。全口義齒修複時所要恢複的高度應恰好等於頌間距離,用以恢複麵下部的正常高度,使顳下頜關節和周圍組織保持健康。

(2)確定垂直距離的方法

①息止牙合間隙法:天然牙列中,上下牙列不接觸、下頜處於休息狀態時的位置叫作息止頜位。息止頜位時上下牙列間的間隙為息止牙合間隙。此間隙平均值為2mm。用息止頜位時鼻底至頦底的距離減去息止牙合間隙2mm。便可得出全口義齒應有的垂直距離。②麵部外形法:正常人的麵部下1/3的垂直距離與麵部外形基本協調,此時麵部表情自然,上下唇能自然閉合,口角無明顯下垂或上提,可以此作為確定垂直距離的參考。③麵部比例法:兩眼平視時,瞳孔連線到口裂的距離等於鼻底到頦底的距離。④參照拔牙前記錄:拔牙前測定和記錄正中牙合時鼻底至頦底的距離,作為修複時確定高度的參考。⑤參考原有義齒:患者若已戴用義齒,該義齒可以作為確定垂直距離的參考。

(3)義齒修複時,垂直距離過高、過低有何不良影響

過大的垂直距離可損傷口腔組織,引起顳頌關節疼痛;在咀嚼或說話時,義齒易產生撞擊聲。過小的垂直距離可引起咀嚼肌功能減弱;麵容改變,口角距離變大;題頜關節凹受損。

2.水平頜位關係

確定水平頜位關係即確定正中關係位,正中關係位指下頜髁突位於關節凹居中,而不受限的生理後位。隻有在這個位置,患者才覺得顳下頜關節不緊張、舒適、咀嚼肌力大,咀嚼效能也高。

為無牙頌患者確定正中關係位的方法很多,一般歸納為以下三類:①肌肉疲勞法:囑患者端坐、肌放鬆,反複做自然開閉口運動,重複次數最多的位置即為最佳建牙合位。②誘導後退法:患者下頜放鬆,術者用手置於患者頦部,輕輕加力推下頜後退。③吞咽法:囑患者作吞咽動作,使下頜退到正中關係位。④卷舌法:在上頜基托後緣中央粘上一個蠟製的小球,戴上牙合托後囑患者用舌尖向上後舐蠟球的同時,下頜向正中關係位後退。

3.確定垂直距離和正中關係位記錄的操作步驟

無牙患者的垂直距離的恢複是借助於上下牙合托,而患者兩側髁突退至其生理後位是依賴於上下牙合托牙合平麵間凸凹嵌合的正中頜位記錄來確定的。牙合托是由基托和頜堤兩部分組成的。

基托又由暫基托和恒基托之分。

暫基托隻用於製作牙合托,排列牙齒和形成蠟模。暫基托最後為加熱成型塑料所代替,所以稱之為暫基托。常用的暫基托材料有基托蠟片、蟲蠟板、室溫固化塑料和光間化基托塑料板。

恒基托由熱凝塑料製作,有固位力好和不變形等優點,便於排牙和試牙,較容易取得上下牙合托間的正中頜位記錄,但第二次填塞塑料和熱處理後,恒基托的固位力一般會有些減小。

(1)上牙合托的製作①基托的製作。此處介紹蠟基托和塑料基托的作法。a.蠟基托的做法:將兩層蠟片烤軟粘合在一起,輕按蠟片於模型上使蠟基托與模型表麵緊密貼合,增力絲埋人舌齶側基托中,形狀與牙槽脊的舌齶側的組織麵大體一致,上牙合托近後緣也要埋人橫行的增力絲。b.室溫固化塑料暫基托的作法:首先將終模型的唇、頰、舌側的倒凹區以烤軟的蠟填塞,目的為消除組織倒凹,以便基托取下和戴上時不刮損模型。將調拌至膠粘期(或黏絲期)的室溫固化塑料按於模型上形成基托,托厚度約21mm固化後,自模型上取下暫基托,磨圓邊緣,備用。

牙合堤的-作。將蠟片烤軟卷成8~10mm直徑的蠟條,按牙槽脊形狀粘著於基托上,引人口中,趁蠟堤還軟時,以牙合平麵規按壓其表麵,形成合牙合平麵。要求牙合平麵的前部在上唇下緣以下露出約放爪,且與瞳孔連線平行,牙合平麵的後部,從側麵觀要與鼻翼耳屏線平行。牙合堤的唇麵要充分襯托出上唇,使上唇豐滿而自然。然後修整牙合平麵寬度,前牙區約為6mm,後牙區8~10mm,牙合提後端修整成斜坡狀。在牙合平麵上相當於後牙處,左右側分別削出前後兩條溝深約3mm的不平行溝,以便用作上下牙合堤咬合時的標記。最後可在上頜牙合托後緣的中央處粘著一個直徑約的蠟球。

(2)下牙合托的製作

下頜暫基托及牙合堤的基本製作方法同上頜。。確定下牙合堤的高度和位置也就是確定垂直距離和正中關係的過程。有兩種方法:

定下牙合托高度的同時取得正中關係位記錄。上牙合托就位於口中,囑患者將口張小狴,練習用舌尖卷向後上舔蠟球後再咬合,熟練後,將烤軟的蠟卷彎成馬掌形粘在下頜基托,迅速引人口中就位,以兩手指扶住下牙合托,囑患者用舌尖卷向後上方舔抵蠟球並咬合至合適垂直距離。②先修改預製的下牙合托的高度,然後取得正中關係記錄。修整後的上牙合托就位於口中,下牙合托就位後以手指扶住,囑輕輕咬合,修去過高處,一直修減到比合適的下牙合托高度推下頜法,囑咬合達到合適的垂直距離為止。

(3)核對頌位記錄

①檢查垂直距離是否合適,用前述確定垂直距離方法進一步核對。②檢查正中關係是否正確,檢查患者在反複咬合時牙合托是否有前移或扭動。術者可將兩小指插人患者外耳道,感覺並比較咬合時兩側髁突向後撞的力是否等量。還可將兩食指放於顳部,感覺並比較咬合時兩側顳肌是否等量收縮。

(4)在牙合提唇麵畫標誌線

上下牙合托形成後,將上下牙合托位於口中。以蠟刀刻劃一些標誌線於牙合托唇麵。標誌線可用來選擇人工牙的長度,寬度和指示人工牙排列的位置。

(5)上牙合架

牙合架是一種固定上下牙合托和模型的儀器。它具備與人體咀嚼器官相當的部件和關節,能在一定程度模擬下頜的運動。上牙合架就是將帶有上下牙合托的上下模型用石膏固定在牙合架上,以便保持上下模型間的高度和頌位關係。上牙合架需借助於麵弓將患者上頜對顳下頜關節的固有的位置關係,通過上跆托轉移至牙合架上。這樣牙合架就可在口外模擬患者的口內情況,以便排牙及作排牙後的調牙合,使在牙合架上完成的全口義齒戴人口中,能符合或接近患者的實際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