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可摘局部義齒的印模和模型

可摘局部義齒必須在模型上製作,因此首先要取得反映口腔軟硬組織的印模,才可能製成準確的模型。

(1)托盤的選擇

取印模前要按患者牙弓大小、形狀、高低和印模材料的不同選擇合適的托盤。如無合適的成品托盤可選,則需為患者專門製作個別托盤。

用作牙列缺損的成品托盤底為一平麵,邊緣伸展較長而深。成品托盤有各種大小、形狀和深淺,但選擇時要盡量與牙弓協調一致。托盤與牙弓內外側應有3~4mm間隙,以容納印模材料。其翼緣不能過長,不應超過黏膜皺襞,不應妨礙唇、頰和舌的活動,在其唇、頰係帶部位亦應有相應切跡。上頜托盤後緣應蓋過上頜結節和顫動線,下頜托盤後緣應蓋過磨牙後墊區。如果成品托盤某個部位與口腔情況不太適合,可以用技工鉗調改,或用蠟、印模膏加添托盤邊緣長度,必要時做個別托盤。

(2)印模材料的選擇

目前臨床上最常用的是藻酸鹽印模材料,此種材料的優點是操作簡便,有彈性,由倒凹區取出時不變形。但其缺點是失水收縮,吸水膨脹,體積不太穩定,故在印模從口中取出後應及時灌注模型。

(3)印模種類

①解剖式印模。此種印模是在承托義齒的軟硬組織處於靜止狀態下取得的印模,為無壓力印模,用稠度小的印模材料所取得的印模即屬於此類。它可準確地印記牙齒和牙槽脊的解剖形狀,據此所做的義齒對牙和支持組織均不產生壓力。對牙支持式和黏膜支持式義齒都可采用這種印模。肌功能修整是在取印模的過程中,當印模材料尚未硬固前,模仿附近軟組織的正常生理活動,對印模進行整塑,使印模既能伸展到黏膜皺襞區,又不至伸展過多妨礙肌功能活動,囑患者輕輕活動上唇和下唇,吞咽,伸舌向前並左右擺動等;或者是術者手指輕拉患者唇頰部,在上頜應向前向下拉動,在下頜向前向上拉動。②功能性印模是在壓力下所取得的印模,適用於基牙和黏膜混合支持式義齒,如遠中遊離端的義齒。對缺牙區牙槽骨有明顯的吸收,黏膜和黏膜下組織較鬆軟且動度又大的遊離的病例,最好能取壓力印模以彌補鞍基遠端下沉過多的問題。

(4)取印模的方法

取印模前先要調整患者體位,要使患者舒服地坐在手術椅上。取上頜印模時,頭位稍後仰,取下頜印模時,頭稍前傾。選好托盤後,取適量糊劑或粉劑印模材料,調和均勻,放在托盤內,迅速以旋轉方式將托盤放人口內,使托盤後部先就位,前部後就位,使過多的印模材料由前部排出;在印模材料未硬固前應保持托盤穩定不動,並做好肌功能修整。以同法取得下頜印模,但在做肌功能修整時應囑患者微抬舌並向前伸和左右擺動,切勿用力高抬舌尖,以確保古側口底部印模邊緣的準確。

9.確定頷位關係和上牙合架

確定正中咬合關係的方法:在模型上利用餘留牙確定上下頜牙齒的牙合關係,適用於缺牙不多,餘留牙的牙合關係正常者:用蠟牙合記錄確定上下頜關係適用於口內有可以保持上下頜垂直關係的後牙,但在模型上卻難以確定準確的牙合關係者;用牙合堤記錄上下頜關係,單側或雙側遊離端缺失,每側連續缺失兩個以上者,或上下牙列所缺牙齒無對牙合牙相對者,可在模型上製作暫基托的牙合堤,放人患者口內確定正中牙合位。

10.可摘局部義齒人工牙的選擇與排列

(1)選牙

人工牙有塑料牙、瓷牙、金屬塑料混合牙(金屬牙合麵)。有各種大小、形態和顏色,應根據缺隙的大小、寬窄、鄰牙外形和顏色以及麵形、牙合力大小和對頌牙情況等進行選擇,有時還要參考患者的意見。目前選用最多的是成品塑料牙。

①缺牙部位和數目。根據缺牙部位和數目選擇相應大小的人工牙,如前牙缺隙較大,覆牙合正常,可選瓷牙或塑料牙;如缺後牙,最好選用塑料牙,便於調磨牙合麵,使與對頌自然牙相吻合;如牙合齦距小,牙合力大者,可用金屬牙合麵牙。若對頜牙排列不齊,無法排列瓷牙或塑料牙時,可雕塑蠟牙,填膠時換成塑料牙。②人工牙的顏色。當單頌前牙缺失或個別前牙缺失時,人工牙的顏色要與鄰牙或對頌牙協調,否則影響美觀。可按比色板選擇牙色。③人工牙的外形。人工牙在形態上應與鄰牙或對頜牙外形一致,若上下前牙缺失,選牙時應盡量與麵型、頌弓型協調一致。④人工牙的大小。人工牙的大小、寬窄取決於缺牙間隙的寬窄,後牙一般選用牙合麵比天然牙小的。人工牙的長度應與天然牙長度協調。如前牙全部缺失,可按全口義齒選牙原則選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