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人的了解,始終是學習口才最值得重視的課題。因為惟有對人有所了解,與人融洽,才能使口才得以實現。你可以從周圍與自己接觸較頻繁的人著手,並經常主動地關懷對方。那麼,對方就很容易對你產生好感,願意和你說話。要處處設身處地為人著想,經常以親切態度對待他人,即使普通的泛泛之交,也可以變成知己。
3.調節自我心理,加強自我訓練
除了進行人際交往外,還可以做一些練習,通過實踐去逐步樹立信心。下麵介紹一種很簡單的“鏡子訓練法”:
對著鏡子靈活自如地大量表達,盡量選擇不同場合的話題。慢慢地,你會發現,一次比一次自然,緊張的心理在無形中淡薄了。比如,單位要你接待一批客人,現在客人已經在會議室裏了。你可以擬定這樣一份開場白:“來賓們!朋友們!經理來講話之前,他要我請大家先上二樓,那裏陳列著一些樣本和圖片,希望各位能先去參觀一下。座談會在八點十五分開始。”
現在,該把這段話對著鏡子練習了。你要記著三件事:(1)介紹的語氣;(2)講話速度不要太快;(3)要自然。
提高情緒的心理訓練
美國有人曾以“你最怕什麼”為題作過社會調查,調查問卷顯示:大部分人都害怕在人麵前講話。而事實確實如此,很多人在公眾場合發言都會感到胸中有一股壓力,呼吸急促,臉部僵硬,十分緊張。
要消除這種緊張、恐懼心理的方法是多種多樣的。這裏介紹一種通過巧妙地提高自己的情緒來衝淡緊張、恐懼心理的有效辦法。
某位電視節目主持人對這種方法頗有體會。例如,這位節目主持人曾經主持過一個“民歌大家唱”的節目,節目中經常邀請各地的人來到直播室,輪流唱兩三首鄉土歌謠。大家在排練時都非常賣力,並不緊張,但等到排練結束,休息一個小時後,幕布垂下來了,參觀的賓客漸漸增加,表演的人就開始緊張了。
透過幕布,可以聽到觀眾的吵鬧聲。等到開幕前的5分鍾鈴聲響起,第一批上場的人就依規定集合在舞台左右兩邊。此時,一定有幾個要表演的人,以顫抖的聲音對節目主持人說:“我好緊張啊!真羨慕你,一點都不怕。”每當遇到這種情況,節目主持人總會回答他說:“如果有人不會緊張,那他該去看醫生了,因為他的神經可能有些問題。雖然我看起來很鎮靜,但實際上我也相當緊張呢!你們看,我的腿不是正在發抖嗎?”
“真的呀!跟我們一樣嘛!”就在一陣笑聲中,稍微衝淡了大家的緊張情緒。
可以斷言,所有的演員、歌星、演說家,在即將上台或在錄音之前,都會感到緊張。這並非主觀臆斷,其實好多名人都自己承認這種說法。
“如果不緊張,就不是歌星了。因為每次在上台前都必須認真地準備,說不緊張,準是騙人的。”一位香港現代流行歌曲歌星如此坦然地道出了她的心聲。
“我總是很緊張,台下的觀眾也跟我一樣,這種關係一直持續下去,才能達到表演的最佳狀態。”一位既講相聲又演小品的大牌演員也這樣承認。
“我好緊張啊!”許多廣播或電視節目主持人在節目開始前都不免會這樣訴說。
不難看出,以上這些人都有一個共同之點,那就是:即使心中很緊張,也絕不掩飾,反而把心中的壓力狀態開朗地暴露出來,這麼一做,倒可以把緊張的心情一點一點地排除。
另外,還有一個很好的緩和自己情緒的方法,即如果我們遇到緊張心情出現,可以試著這樣來自我安慰:“唉!剛好又開始緊張了。如果個人對於在眾人麵前亮相已經完全習以為常,沒什麼感覺與反應,那就完了。幸好,今天還是會緊張,心跳不停,真是好極了。”
這樣不就巧妙地緩和了自己緊張的情緒了嗎?隻要那種緊張情緒一衝淡,就可以大膽開口說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