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服說話的膽怯心理需要做較多的訓練:克服恐懼的心理訓練;說話的自信心訓練;提高情緒的心理訓練。
克服恐懼的心理訓練
雖然大多數人有說話膽怯的心理,但造成這種心理的原因卻是千差萬別的。比如,有些人經常能說出一些讓人大笑或使人感興趣的事,可謂是相當會說話,但是,真正到了正式場合,麵對一大群人或是廣播用的麥克風,他們就不知所措了。這是為什麼呢?
有關學者通過長期觀察發現了造成這種緊張、恐懼心理的原因。
一個原因是不想獻醜。這些人的想法是,隻要自己不在他人麵前暴露自己,別人也就不會知道自己的缺點。如果在眾人麵前說話,自己的粗淺根底,拙劣看法就都會暴露出來,那麼從此以後,哪裏還會有自己的立足之地?所以,不說話更穩妥。
其實,隻要一個人認真地發揮全力,誠誠懇懇地把話說出來,不必踮高足尖來充內行,相信一定會有不錯的表現。
另一個原因是不知道該如何組織說話的內容,就像被硬拉到陌生的世界一樣,所以會感到驚惶。
其實,隻要我們看清造成自己緊張、恐懼心理的原因,科學地分析它,就會意外地發現根本沒有什麼好怕的。
有的人怕自己才疏學淺被別人知道,於是就裝出一副什麼都懂的樣子,結果弄巧成拙,被人貽笑,實在可憐可歎,而且根本沒有必要。
試想,一個不善言辭的人和一個一流的演說家,同樣在人前發表意見時,誰的壓力比較大呢?對於一個不善言辭的人,社會上的人或聽眾並不會對他有多大的期待,想想這點,就不應該緊張了,就可以安心了。然而,對於知識淵博、談吐自如的演說家,大家卻都寄厚望於他,會對他的演說作錄音、記筆記,這樣高度的關心和注意,理所當然會造成台上的人心中無比的壓力。因此,那些被視為大人物者,在上台演講或致詞前,自己的心經常是非常緊張的,隻不過別人很難看得出而已。
如果一位知名人物,在承受巨大的壓力下卻一點也不緊張的話,那隻能說他對這種壓力毫不在乎,但是就一位說話技巧不夠嫻熟的人來說,恐怕還很難達到這種心境。他很可能在上台之前想著:我一定要成功,不能出醜,不能失敗;有時候甚至祈禱:願上帝保佑我的說話成功。然而,一流的演說家在上台前,惟一想的是:一定得上台,如果演講中出了什麼差錯,應該像以前那樣輕鬆自如、不知不覺地盡力挽救,切不可因出錯而不知所措、慌了手腳。
說話的自信心訓練
日常生活中,有的人口若懸河,滔滔不絕;有的人期期艾艾,不知所雲;有的人談吐雋永,滿座生風;有的人語言幹癟,意興闌珊;有的人唇槍舌劍,妙語連珠;有的人反應遲鈍,言不及義……總之,人們說起話來有著天淵之別。
其實,每個人都想展現自己、展示自己,希望自己能說會道,談吐有致,可嘴巴偏不爭氣,一說起來就詞不達意,結結巴巴。這主要是缺少自信,膽怯所致。具體說來,首先是情緒緊張。緊張不安嚴重地影響著表達。其次是抬高別人,否定自己。一感覺到對方不同意自己的意見,就急忙改口收回,使表達沒有主旨,立意不分明。另外,過於謙虛,有些年輕人在即興演講或發言時,常常要按老套“謙虛”幾句:“我這兒沒做準備,本不想講的,是主任要我講的,嗯,我就講幾句吧!”這種自己看不起自己的“喪氣話”,一開始就在聽眾心目中難以留下好感!
所以,說話最大的障礙不是對象,不是技巧,而是說話者自己,是表達者的心態使然。缺乏自信心,是說話成功的最大的障礙。這就要求我們:
1.加強知識積累,提高文化素養
“知識就是力量”,隻有用知識武裝自己,說起話來才能鎮定自如,侃侃而談。
2.大膽地與人交往,自信但不自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