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這個蠢貨!那個人就是‘機會’!你竟讓眼睜睜看著他走掉!”
一個懶漢被老婆趕出家門,讓他去找機會,懶漢並不知道“機會”是指努力地找一份工作賺錢養家,他發揚一貫的懶惰風格,坐在大路邊等待機會去找他。事實證明,懶散的人沒有成功意識,即使機會走到麵前,他也懶得伸手。
懶惰是世界上最舒服的事,在懶散的狀態中,可以無所事事,不必想壓力,不必做自己討厭的事,看看自己喜歡的電視劇,隨著自己心意上網或聊電話,甚至很多人覺得生活就該如此愜意輕鬆,那些忙碌的人都是“沒事找事”。而在忙碌的人看來,勤勞既是一種美德,也是成就大事的必經階段,那些懶漢虛度光陰,不可能有出息。
懶惰也是世界上最簡單的事,因為人大多有基本的生存能力,隻要凡事願意將就對付,他們可以過著一種能夠解決溫飽又遊手好閑的生活。還有一些人本身有父母的財產,更覺得自己有資本不思進取。當別人認為時間過得飛快,自己需要拚命追趕時,懶散的人認為時間太慢,多得用不完。但是,一旦某一天,他們需要清點自己的人生,前者發現自己得到了很多東西,充實滿足;後者卻發現人生空空蕩蕩,幾十年好像隻有一天,這一天裏他不過在吃飯、睡覺、混日子。
著名勵誌大師卡耐基曾經給助手們講過這樣一件事。一次,有位青年來卡耐基家裏拜訪,這已經是他第三次來訪。青年向卡耐基請教成功的秘方。
第一次,卡耐基告誡青年要拋棄對成功的不切實際的幻想,踏實地努力。青年看似聽懂了他的話。沒過多久,青年第二次來拜訪,對卡耐基說:“上次聽您說的話後,我辭掉工作,反複思考了一個月,終於想明白了,現在您能告訴我更多關於成功的秘方嗎?”卡耐基說:“成功沒有秘方,苦幹是唯一的途徑。”青年道謝後又走了。
一個月後,青年又站在卡耐基家門口,對他說:“您上次說的話我已經想明白了,我要找一個偉大的事業付出努力,您有什麼好的建議嗎?”卡耐基說:“我剛好缺少一個助手,你要試試嗎?”青年連連搖頭說:“這件事太簡單了,誰都可以做,我希望做一件大事。”卡耐基說:“我沒什麼建議,成功沒那麼難,但你要抓住機會。”青年問:“機會在哪裏?”卡耐基說:“它剛剛走掉,如果你還要站在我家門口,它們會繼續溜走。”
隻想不做是懶散者的一大特征,偏偏有些懶漢一心想做大事。故事中的有誌青年向勵誌大師谘詢成功的方法,勵誌大師告誡他不要幻想成功有什麼秘方,每個成功者都是沿著自己的方向努力的人。當勵誌大師提出讓青年當自己的助手,青年竟然覺得這份工作太簡單,最後勵誌大師無奈地將青年拒之門外。
懶散的人等待機會、錯失機會,聰明的人創造機會、把握機會。同樣的一件事,懶散的人會推托、會忽略、會嘲諷,就是不想伸一下手,試一試這件事是否會通向成功;聰明的人則是不管有沒有結果,看到機會一定要做一做,失敗了就當多個教訓。渴望懶散的人隻能停在某一個地方,過一種固定的生活。而不懈追求的人,總是不放鬆任何一秒時間。他們不知道機遇何時到來,卻早已做好萬全的準備,隨時能讓生命又一次飛躍。
一位老教授曾提出這樣的建議:“在這個時代,年輕人缺少的不是機會,而是行動力。”一個有成功潛質的人想到就會立刻做,而不是等和拖。想要偷懶的時候,他們也會告訴自己隨便做點什麼,學一樣技能、掌握一門語言、練一手好字……技多不壓身,這些都是對未來的一筆投資,不一定在什麼時候派上用場。如果把勤奮當成一種習慣,人們每一天都能提高自己,經年累月,他們會脫胎換骨,成為人人羨慕的天之驕子。
迷信他人,不如堅持自我
1543年5月24日,意大利天文學家哥白尼的名著《天體運行論》出版,這本書闡述了太陽是宇宙的中心,包括地球在內的星球都圍繞著太陽旋轉。
從公元2世紀開始,人們信奉古希臘天文學家托勒密提出的“地球中心說”,認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所有星星都圍繞著地球旋轉。這種學說後來又被宗教利用,成為正統學說。而哥白尼認為,科學應該不斷前進,在托勒密的時代,“地球中心說”的確達到了那個時代最高的學術水平,但隨著觀察工具的進步,已經證明太陽並不是圍繞地球旋轉,相反,是地球繞著太陽旋轉。哥白尼的理論遭到很多人的阻撓,特別是他在從事研究的時候,很多人都說他在癡人說夢,竟然敢挑戰托勒密。而哥白尼則用實際行動證明,真理就是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