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遠古傳說,看到炎帝住薑水邊所以姓薑,黃帝住姬水邊所以姓姬這種說法時,忍不住冒出無數疑惑。
在遠古時代,山川江河皆無名,炎帝怎麼知道部落旁邊的河流該叫薑水,黃帝又怎麼知道部落旁邊的河流該叫姬水,到底是誰給薑水姬水取名的,而且薑水姬水明顯不符合古人給江河取名的習慣,古人給江河取名,總愛帶著水,比如黃河,古人就稱為河或者河水,比如長江,古人就稱為江,或者江水,然後是濟水,渭水,洹水,淇水,沁水等等,總之河流的名字要帶水,而薑水和姬水明顯不是這種取名法,那麼到底是先有薑水還是先有薑姓炎帝部落或者是先有姬水還是先有姬姓黃帝部落顯然是一件值得商榷的事。
如果假設,某王姓家族聚居地被稱作王家村,他們村落旁的河被稱作王家河是件很正常的事,那麼薑水和姬水是不是也是這樣來的,實際上是因為河流邊上住著薑姓部落和姬姓部落才會被稱為薑水和姬水的
遠古傳說中,炎帝和黃帝皆是少典後裔,但是一位薑姓一位姬姓,而少典本人的姓則不詳,再加上薑姓和姬姓從字形上看明顯帶著母係社會的痕跡,也許炎帝的母親是位薑姓女,而黃帝的母親是為姬姓女,所以他們才會同父卻不同姓。而且因為母係血統不同,他們是屬於不同的部落的,但是因為父係相同,炎黃部落之間又有著血緣關係,現代的中國人稱自己為炎黃子孫則是為了紀念這兩位先祖。
現在的遠古研究界存在著一股很有趣的想法,一方麵大部分人都認同黃帝是中國父係社會的開啟者,另一方麵,很多人又不願意承認中國的遠古曆史中曾經有過母係社會,這大概是一種父權至上的觀念在作祟。
因為這明顯不是一個曆史範疇的問題,而是一個邏輯範疇的問題,既然認同黃帝是中國父係第一人,既然黃帝不像孫悟空那樣是天生地養石頭縫裏崩出來的,那麼就不能回避黃帝的父母輩,祖父母輩,曾祖父母輩以及再往前的的祖祖輩輩的社會形態。
而且就算是黃帝之後,中國的社會形態也不是一下子就進入了父係社會,母係社會的痕跡始終殘存著。比如那位白帝少昊,據說他是黃帝的兒子,但是這位白帝少昊的部落明顯是東方鳥圖騰的部落,而黃帝的部落是西方獸圖騰部落,就算他是從黃帝的部落分出去的也不可能從獸圖騰變成了鳥圖騰。這說明什麼呢,要麼白帝少昊不是黃帝的兒子,要麼他是黃帝的兒子,但是他的母係是東方鳥圖騰部落,而他繼承的是母係的部落。
再近些,就要談到商王朝的始祖契以及周王朝的始祖後稷了。史馬遷在《史記》中稱契的母親簡狄是黃帝後裔帝嚳的次妃,稱後稷的母親薑嫄是帝嚳的正妃,然後司馬遷又在《史記.三代世表》裏解釋說,為什麼《詩經》裏說契和後稷是有母而無父,而他卻認為契和後稷是帝嚳的兒子,因為他認為布衣匹夫而王天下從天命的角度來說“這不科學”。
顯然到了漢代,父係不夠高貴者的後裔稱王天下已經上升到了是“科學還是不科學”的高度,這種天命論是否正確不去討論,至少司馬遷的這段話讓我們明白在《詩經》描述中契和後稷的時代,隻知其母不知其父的母係遺風依然殘存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