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微仲衍其人存疑(1 / 2)

微仲,子姓,名衍,《史記.宋世家》,《呂氏春秋.當務》,《孔子家語.本姓》認為他是宋微子啟之弟,末代商王帝辛之兄,而《漢書.古今人表》卻認為他是宋微子啟的兒子,因為《漢書.古今人表》是孤證,曆來很少有人采信。

上麵提到的幾本書,《史記》成書於西漢,《漢書》成書於東漢,《孔子家語》一書最早著錄於《漢書·藝文誌》,為孔子門人所撰,原書早佚,原書的成書時間大概在春秋末年(孔子出生於公元前551年)到兩漢間。《呂氏春秋》成書於戰國末年(公元前239年前後)。

從這些書的成書時間來看,很有可能是先有《孔子家語》,再有《呂氏春秋》,然後才是《史記》和《漢書》,也就是說,認定微仲衍是微子啟之弟很有可能是《孔子家語》先提出來的。

那麼在《孔子家語》之前的書,又是怎麼說微仲衍的呢?與上古三代有關的史書《竹書紀年》中提到了末代商王帝辛囚箕子,殺王子比幹,微子出奔等事件,但是微仲衍根本不曾被提起過。

據說孔子曾修訂過《詩》《書》,也就是說《詩》《書》在孔子之前就存世了,《詩經》是詩歌總集不去說它,在被稱作中國最早的史書《尚書》中,提到過箕子,微子更是占了兩篇,而微仲衍依然不曾被提起過。

當然,《竹書紀年》有今本古本之爭,《尚書》和《孔子家語》同樣有今本古本之爭,到現在很多東西已經是真真假假分不清楚。

而且,就算不曾提到也有可能因為微仲衍是史書上的透明君,不能證明他不存在。

史書不能有效證明其存在或者不存在,不過僅從邏輯角度來討論,微仲衍其人是有存疑之處的。

先來說說微子啟為何被稱作微子啟,因為微是他的封地,子是他的爵位,啟是他的名字,微這一封地是他爹商王帝乙封給他的,他弟弟帝辛為商王時期他還是這塊封地,後來他投奔了周,等他出兵協同武王伐商獲勝後,武王複其位如故,一直到三監之亂,他侄子武庚複國失敗被誅後,周公旦封他為宋公,都商丘,繼殷祀。《尚書》中有篇《微子之命》就是在說這件事。

到了這個時期,微子啟應該被稱作宋公啟了。至於為什麼後人提到他就稱呼他為微子啟,大概是因為他作為微子啟時的所作所為太有名了,無法忽略吧。

說完了微子啟名號的來曆,再來說說微仲衍吧,如果他真是帝乙次子,微子啟之弟,帝辛之兄,他老爹帝乙不是後爹,他媽媽顯然也不是後媽,那麼他老爹是不可能給了他弟弟王位,給了他哥哥封地爵位,卻什麼都不給他的,就算他爹真是後爹,到了他弟弟當商王的時候,他應該也會有封地的,兄弟二人共用微這塊封地共用微子這個爵位是不可能的。但是,很顯然,杯具的微仲衍同學沒有封地也沒有爵位隻能和哥哥共用封地名。

既然是帝乙的次子,帝辛的兄長,王子衍為何要被稱為微仲衍呢,《孔子家語》認為他繼了微嗣,所以他被稱作微仲,但是在他哥微子啟死的時候,微子這個爵位已經不存在了,他哥哥家現在的爵位是宋公,如果王子衍真的要繼哥哥家的嗣,繼的也應該是宋嗣,他該被稱作宋仲衍才準確,除非他是在他哥哥成為宋公之前就繼承哥哥的爵位了,如果那樣的話,難道說後麵的微子其實已經換人了?但是從《微子之命》來看,周公旦封宋公的時候明顯提到是封給微子啟的,顯然微子的爵位並沒有換人。那麼,最後繼承了宋公爵位的微仲衍到底是什麼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