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蛙說:“我住在這兒太快樂了!我獨占這口井,高興時跳上井壁玩玩,疲倦時可以躺在井底休息。井水漫過我的腳背,輕輕把我托起,像在軟綿綿的沙灘上漫步,又像在暖洋洋的溫泉中輕蕩。我真幸福到了極點,周圍的小蟲兒,小螃蟹,哪個比得上我。你怎麼不到我的井裏參觀參觀呢?”

東海的大鱉聽了,想到井裏去看看,可剛把左腳伸進井裏,右腳已被井台絆住了。於是,猶豫起來,不得不退了回去。

井蛙問:“你怎麼不進來呀?”

東海大鱉答道:“你這井太小了。”

井蛙詫異地問:“難道你住的地方,比我這兒大嗎?”

“我住的東海,比這兒大得多了!”

“東海有多大?”井蛙問。

“東海之廣,既使用千裏之遙來形容它也不夠;東海之深,即使用萬丈之深來形容它也不多。九年洪水,東海不會因此增加一點兒;十年大旱,東海也不會因此減少一點兒。住在無邊無際的東海裏,才是最大的快樂呢!”大瞥回答。

井蛙聽了這番話,驚得說不出話來了。心靈悟語一個人過於封閉自己,就無法了解外麵真實的世界,就無法提升自己的人生。我們要隨時以海納百川的胸懷去迎接八麵來風,這樣才不會成為目光短淺、見識狹小的人。每天做好一件事有一位畫家,舉辦過十幾次個人展,參加過上百次畫展。無論參觀者多與否,有沒有獲獎,他的臉上總是掛著開心的微笑。

在一次朋友聚會上,一位記者問他:“你為什麼每天都這麼開心呢?”

他微笑著反問記者:“我為什麼要不開心呢?”

而後,他講了他兒時經曆過的一件事情:

我小的時候,興趣非常廣泛,也很要強。畫畫、拉手風琴、遊泳、打籃球,樣樣都學,還必須都得第一才行。這當然是不可能的。於是,我悶悶不樂,心灰意冷,學習成績一落千丈。有一次我的期中考試成績競排到全班的最後幾名。

父親知道後,並沒有責罵我。晚飯之後,父親找來一個小漏鬥和一捧玉米種子,放在桌子上。告訴我說:“今晚,我想給你做一個試驗。”父親讓我雙手放在漏鬥下麵接著,然後撿起一粒種子投到漏鬥裏麵,種子便順著漏鬥漏到了我的手裏。父親投了十幾次,我的手中也就有了十幾粒種子。然後,父親一次抓起滿滿一把玉米粒放到漏鬥裏麵,玉米粒相互擠著,竟一粒也沒有掉下來。父親意味深長地對我說:“這個漏鬥代表你,假如你每天都能做好一件事,每天你就會有一粒種子的收獲和快樂。可是,當你想把所有的事情都擠到一起來做,反而連一粒種子也收獲不到了。”

20多年過去了,我一直銘記著父親的教誨:“每天做好一件事,坦然微笑地麵對生活。”

心靈悟語

在一定的時間內集中精力做好一件事,在遇到挫折的時候,坦然微笑地麵對生活,就可以享受到成功的境界。做事先做人小李和小高都是公司新分來的大學生,兩人被安排在同一個部門,做同樣的工作,在工作能力和工作業績上也不相上下,但兩個人在為人處世方麵卻有很大不同。

小李比較“直爽”,見到人要麼直呼其名,要麼小趙老王地喊。有一次,小李的頂頭上司張經理正在會議室接待客人,小李突然出現在門口,大聲喊:“老張,你的電話。”剛剛35歲的張經理,竟被人喊老張,又是當著客人的麵,而且喊自己的人還是自己的部下,自然心裏很不舒服。

而小高就不同了,見到誰都畢恭畢敬的,小心翼翼地喊張經理、馬主任,沒有職務的,她就喊陳大姐或劉大哥,年齡稍長的職工,她就喊郭師傅。

小李隻有上班時才來公司,下班就走人,與公司裏的人也沒有過多交往。小高就不同了,她下班以後,看有人沒走就會留下來,與人家聊聊天,說說閑話。誰有什麼困難,她也會盡力幫助。當然,她也經常向別人求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