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無所事事浪費時間的習慣正是整個困難之所在。這對你是有害的,對你的孩子們也是不利的。你必須改掉這個習慣。孩子們還有更長的生活道路,養成良好習慣對他們更重要。他們從一開始就保持勤勞,這要比他們從懶惰習慣中改正過來容易。現在你需要一些現錢用,我的建議是,你應該去勞動,全力以赴地用勞動去賺取報酬。
讓父親和孩子們照管你家裏的事——各種耕作。你去做事,盡可能地多掙些錢還清你欠的債。為了保證你的勞動有一個合理的優厚報酬,我答應從今天起到明年5月1日,你用自己的勞動每掙一元錢或抵消一元錢的債務,我願另外給你一元。
這樣,如果你每月做工掙10元,就可以從我這兒再得到10元,那麼你做工一月就淨掙20元了。你可以明白,我並不是要你到聖·路易斯或是去加利福尼亞的鉛礦、金礦去,我是要你就在家鄉卡斯鎮附近做你能找到的有最優厚待遇的工作。
如果你願意這樣做,不久你就會還清債務,而且你會養成一個不再負債的好習慣,這豈不更好?反之,如果我現在幫你還清了債,你明年又會照舊背上一大筆債。你說你幾乎可以為七八十元錢放棄你在天堂裏的位置,那麼你把你天堂裏位置的價值看得太不值錢了,因為我相信如果你接受我的建議,工作四五個星期就能得到七八十元。你說如果我把錢借給你,你就把地抵押給我,如果你還不了錢,就把土地的所有權交給我——簡直是胡說!如果你現在有土地還活個下去,你沒有土地又怎麼過活呢?你一直對我很好,我也並不想對你刻薄;相反地,如果你接受我的忠告,你會發現它對你比10個80元還有價值。
你的哥哥
小林肯
1848年12月24日心靈悟語
幫一個遊手好閑的人,如果不從根本上解決其惰性,就隻能是一般意義上的接濟,要幫就要幫得徹底,要讓他明白,靠別人維持生活不是長久之計,一切都要靠自己,誘導對方自食其力,以擺脫其對他人的依賴,是對他最好的幫助。
凡事都有兩麵性
一位木匠師傅帶了徒弟幾個月後,徒弟出山了。
第一個月,一個中年人抱怨椅子做得大了,徒弟無言以對,師傅忙解釋道:“椅子大了,您不僅坐著舒服,放在客廳,也顯得大方。”中年人聽了高興而去。
第二個月,來了個青年人,瞧了瞧,說:“這椅子是不是小了點兒?”徒弟無語,師傅微微一笑:“這樣一是替您節約成本,再者小而精致,可以點綴任何東西。”青年很樂意。
第三個月,徒弟小心謹慎,誰知農民來了埋怨做工長,徒弟一臉無奈,師傅走過來說:“為您,我們拿出了自己最好的技術,不過欲速則不達,但為了您滿意,我們盡心盡力。”農民聽罷,怒氣全消,滿意而歸。
第四個月,徒弟小心謹慎的同時加快了速度。第四個客人是個商人,他感歎做工太快。師傅又一次興奮地說:“我們不願意浪費您的時間,對您來說,時間就是金錢,所以我們速戰速決。”
第五個月,徒弟疑惑地問師傅:“你為什麼處處為我辯解?”
師傅頓了頓道:“凡事都有兩麵性,就如同出門,如果向左走是一死胡同,向右走也許能走出陽光大道。無論我說什麼,都是為了顧客滿意,更是為了鼓勵你,激勵你,教育你!”
從此以後,徒弟不僅鑽研技術,使技術精益求精,為人處事更遊刃有餘,生意蒸蒸日上!心靈悟語凡事都有兩麵性,就看你從哪方麵去看。如果隻看到不利的方麵,就會對你產生不利的影響;反之,則會有利於自己。說話也是這樣。很多時候,說話說有利於別人的一麵,也會對自己有利。麵臨機會不要猶豫不決19世紀末的一天,倫敦的一個遊戲場內正在進行著一場演出,突然,台上的演員剛唱兩句就唱不出來了,台下亂得一塌糊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