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弟來看哥哥,發現他已經用父親留給他的那根繩子吊死在了房梁上。心靈悟語同樣一件物品,它可以有多種用途。我們不應該因循守舊,隻局限於其原有的功用。我們應該開拓思路,發揮其別的方麵的最大的功用。隻有這樣,我們才能憑借物品成就自己。肯定你自己有兩個孩子一起走進天使的玫瑰園,他倆都希望天使能夠賜予自己一束幸福的玫瑰花。然而,天使卻送給他倆每人一束綠色的玫瑰枝,兩個孩子都有一點失望。

天使便把他倆分別叫到麵前微笑著說:“孩子,你能跟我描述一下你的那個夥伴嗎?如果你比對方英俊,你將獲得一束幸福的玫瑰花。”

第一個孩子說:“我比他的個子高,而且眼睛也比他的大;你看他的鼻子還塌塌的,當然我要比他英俊,請天使賜予我一束幸福的玫瑰花吧!”

第二個孩子聽了天使提出的這個條件之後,他轉身端詳了對方幾眼,然後誠懇地說;“他的個子高高的,眼睛大大的,鼻子也挺挺的,真好看。天使隻有一束玫瑰花,就請賜給他吧!”

結果,第二個孩子手中的那一束玫瑰枝,陡然綻開了芳香的花朵。而第一個孩子手中的綠色的玫瑰枝,竟變成了一束枯萎的蒿草。心靈悟語一個人應該懂得用欣賞的眼光去對待別人,而不是挑剔、諷刺和懷疑,更不是醜化、貶損和誹謗,尤其是當別人遭遇失敗或遇到困難的時候。因為在肯定別人的同時,我們也是在肯定自己,自己也會得到更多的東西。不要為得失煩惱從前,一個木匠帶著幾個徒弟到齊國去。師徒一行走到山路的一個拐彎處,看見一座土地廟的旁邊有一棵高大無比的櫟樹。櫟樹大到什麼程度呢?它的樹蔭可供幾千頭牛在樹下乘涼休息;樹幹又粗又直,在幾丈高之後才能見到分枝,而這些樹枝粗到可以用來作造船材料的就有好幾十枝。許多路人都在圍觀,連聲稱奇,隻有這個木匠瞄了一眼,扭頭就走。

徒弟們看膩櫟樹之後,追上師父,問道:“生平從未見過這麼高大華美的樹木,師父怎麼看都不看就走了呢?”

沒想到徒弟眼中的奇樹神木,在師父眼裏竟然隻是一文不值的朽木!他說:“這棵樹沒什麼用。用來造船,船會沉;做棺材,棺材會腐爛;做器具,器具會破裂;做門窗,門窗會流出汁液;做柱子,柱子會被蟲蛀。正是因為它沒有用,才會這麼長壽,這麼高大。”

晚上,木匠夢見這棵大樹對他說:“你怎麼能說我沒用呢?你想想看,那些所謂有用的橘樹、梨樹和柚樹,在果實成熟時,就會被人拉扯攀折,樹很快就會死掉。一切有用的東西無不如此。你眼中的無用,對我來說,正是大用。假如我像你所說的那樣有用,豈不早就被砍了嗎?”

木匠醒來,若有所悟。他把這個夢告訴了徒弟。徒弟問道:“它既然向往無用,為什麼要長在土地廟旁邊,引人注意呢?”

木匠答道;“如果它不是長在廟旁邊,而是長在路中央,不也早就被人砍掉當柴燒了嗎?”心靈悟語世間沒有絕對標準。人們通常所謂的標準,都是人為製定的,往往帶有很大的主觀性,它們會隨時代的變遷和社會的發展而有所改變。所以,千萬不要用一把絕對的尺子作為衡量得失的標準,否則隻能是自尋煩惱。

發揮出最佳水平

金字塔的建造者,不會是奴隸,應該是一批歡快的自由人!第一個做出這種預言的,是瑞士鍾表匠塔·布克。1560年,他在埃及的金字塔遊曆時,做出了這個預言。

2003年,埃及最高文物委員會宣布,通過對吉薩附近六百處墓葬的發掘考證,金字塔是由當地具有自由身份的農民和手工業者建造的,而非希羅多德在《曆史》中所記載的,由三十萬奴隸所建造。

在四百年前,一個鍾表匠為什麼一眼就看出,金字塔是自由人建造的呢?自埃及考古工作者證實了布克的判斷後,埃及國家博物館館長多瑪斯便對這位鍾表匠產生了興趣。他想知道這個人到底是憑什麼做出那種預言的。

為了搞清這個問題,他開始搜集布克的有關資料。最後,他發現布克是從鍾表的製造,預知那個結果的。

布克原是法國的一名天主教信徒。1536年,因反對羅馬教廷的刻板教規,被捕入獄。由於他是一位鍾表大師,入獄後,被安排製作鍾表。在那個失去自由的地方,他發現無論獄方采取什麼高壓手段,都不能使他們製作出日誤差低於1/10秒的鍾表。可是,入獄前的情形卻不是這樣。那時,他們在自己的作坊裏,都能使鍾表的誤差低於1/100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