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天,角馬們來到一處適於飲水的河邊,它們似乎對這些可怕的危險了如指掌。領頭的角馬磨磨蹭蹭地走向河岸,每頭角馬都猶猶豫豫地走幾步,嗅一嗅,嘶叫一聲,不約而同地又退回來,進進退退像跳舞一般。它們身後的角馬群聞到了水的氣息,一齊向前擠來,慢慢將“頭馬”們向水中擠去,不管它們是否情願。如果角馬群已經有很長時間沒飲過水,你甚至能感覺到它們的絕望,然而,舞蹈仍然繼續著。
終於,有一隻小角馬“脫群而出”,開始痛飲河水。為什麼它敢於走入水中?是因為年幼無知,還是因為渴得受不了?那些大角馬仍然驚恐地止步不前,直到角馬群將它們擠到水裏,才有一些角馬喝起水來。不久,洶湧的角馬群將一頭角馬擠到了深水處,它恐慌起來,進而引發了角馬群的一陣騷亂。然後,它們迅速地從河中退出,回到遷徙的路上。隻有那些勇敢地站在最前麵的角馬才喝到了水,大部分角馬或是由於害怕,或是無法擠出重圍,隻得繼續忍受幹渴。
每天兩次,角馬群來到河邊,一遍又一遍重複著這一儀式。
沿著河邊向上遊走出100米就是平地,它們從那裏很容易到達河邊。但是它們寧可站在懸崖上痛苦地鳴叫,卻不肯向著目標前進。心靈悟語生活需要適度的冒險,如果你總是告誡自己不可越“雷池”一步,就永遠不可能得到比別人更優越的發展機遇。反複製造假象天鵝飛得很高,狐狸對天鵝肉垂涎三尺,卻毫無辦法。但是天長日久,狐狸終於吃到了天鵝肉。這是動物世界的真實現象。
夕陽西下,夜幕降臨,一群天鵝有組織地成雙成對地偎依在沙灘的草叢裏,美美地睡覺。哨兵天鵝忠實地站在崗哨位置上,一有異常情況便發出警報。如有鷹類進攻,它們便群起反抗,張開翅膀撲打,並用堅硬的喙去反擊。
一隻對天鵝群試過多次偷襲但多次失敗的狐狸,總結了經驗。它趁著夜色,輕輕地、悄悄地向沉睡的天鵝群摸去。草發出了輕微的沙沙聲,天鵝哨兵仍然發現了異常,立即發出警報,一聲長鳴,群鵝立即驚醒,互相呼喚,做好了準備。然而,狐狸就地撲倒,一動不動,連大氣也不出。天鵝群以為沒有敵人,虛驚一場,便又各自睡覺去了。
狐狸明白了,它可以用這種辦法疲勞和麻痹天鵝。於是,它用自己的尾巴搖了搖,又把草打響了,天鵝哨兵又發出警報,天鵝群再次從沉睡中驚醒。狐狸還是一動不動。天鵝群又認為是虛驚一場,對天鵝哨兵的警報逐漸不以為然。
第三次,當狐狸再次撥動草響時,盡管天鵝哨兵仍然發出警報,天鵝們卻懶洋洋地不當一回事了。天鵝們漸漸地對警報失去了信任。如此多次,當狐狸輕輕走向熟睡的天鵝時,它走路的響聲引起哨兵的警報,但天鵝們已經完全不理睬這警報了。於是狐狸迅速一口咬住那隻半醒半睡的天鵝脖子,那隻天鵝疼得怪叫起來,群鵝這才發現敵情是真的,驚慌逃去,留下了那隻同伴給狐狸做了美餐。心靈悟語當我們想要攻擊對手時,如果能先使對方放鬆警惕,那麼下手就容易多了。怎樣才能使對方放鬆警惕呢?最好的辦法就是先反複製造進攻的假象,一步步地迷惑對方,直到對方失去了警覺性,這時再進攻就很容易得手。
自卑是心靈的釘子
一位父親帶著兒子去參觀梵高故居,在看過那張小木床及裂了口的皮鞋之後,兒子問父親:“梵高不是一位百萬富翁嗎?”父親答:“梵高是位連妻子都沒娶上的窮人。”第二年,這位父親帶兒子去丹麥,在安徒生的故居前,兒子又困惑地間:“爸爸,安徒生不是生活在皇宮裏嗎?”父親答:“安徒生是位鞋匠的兒子,他就生活在這棟閣樓裏。”
這位父親是一個水手,他每年往來於大西洋各個港口,這個兒子叫伊東布拉格,是美國曆史上第一位獲普利策獎的黑人記者。
二十年後,伊東布拉格在回憶童年時說:“那時我們家很窮,父母都靠出苦力為生。有很長一段時間,我一直認為像我們這樣地位卑微的黑人是不可能有什麼出息的。好在父親讓我認識了梵高和安徒生,這兩個人告訴我,上帝沒有輕看卑微。”
心靈悟語
富有者並不一定偉大;貧窮者也並不一定卑微。上帝是公平的,他把機會灑到了每個人的麵前。自卑者同樣擁有機會。隻要你果斷地拔掉自卑這顆釘子.你也會有出息。與生俱來,人是一樣的人,但往往有那麼一些人把自己搞得一塌糊塗,因為他們太自卑了。如果總是跟自己過不去——自卑,那無異於折磨自己。學會用腦子思考在暑假將臨的時候,16歲的佛瑞迪對爸爸說:“爸爸,我不想整個夏天都向你伸手要錢,我要找個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