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 第二個人情(2 / 3)

也有人眼紅的:“不知朝廷撥了多少銀子?”

歸晚實在地道:“明人不說暗話,陛下撥了三十萬兩,其中二十五萬兩,我準備用來買木材。”

立即有人嗤之以鼻,三十萬兩,二十五萬兩用來買木材?即便不算地價,那麼青磚呢?基石呢?人工呢?難道這些隻要區區五萬兩?連錢文也是有些失望,若是他真能拿到二十五萬兩,就這幾個月的生意,就抵得上他一年半的進項了,問題是,沐歸晚真的能拿出那麼多的錢來嗎?

歸晚微微一笑:“且容本官跟諸位賣個關子,錢老板不必憂心,本官說了二十五萬兩,那就是二十五萬兩。你若不放心,但凡你交一筆貨,本官就付一筆銀子,每一筆都銀貨兩訖。可好?”

錢文稍稍放下了心,但是更多的是不信,不信歸晚真能拿出二十五萬兩銀子買木材。算了,怎麼也是筆大買賣,能賺多少是多少,反正牙行最後能不能蓋好,不關他的事。

眾商人也是一臉不以為然,這個不知天高地厚的小丫頭,且等著她鬧出笑話來吧!

不管怎麼說,第二日,錢文名下的十五間米鋪開門了,雖則價格是比平日貴了兩成,但比起白家和楚家的米鋪上翻了四番的價格,實在便宜。一時間每間鋪子門庭若市,掌櫃小二忙得團團轉,每個米鋪門口明晃晃地站了十個手持長槍的赤麟軍,就是有人想生事,也得先掂量掂量。

反之白、楚兩家的米鋪冷冷清清,原先每個店鋪兩個的赤麟軍都撤回來了,一些嗅覺比較敏銳的人聞到了異樣,這風向恐怕是要變了呀!若不是朝廷的授意,沐歸晚這個小丫頭片子,敢這麼對待兩大皇商?

現在有地方買米了,價錢也不算貴了,可是之前的兩個月,米價漲得離譜,一些較為貧苦的人家已把錢耗得差不多了。此時,歸晚貼的一個興建牙行的告示,著實解了不少人的燃煤之急。

告示上廣招各類工匠和勞力,負責食宿,工酬五十文每天,若是不願領錢的,可折算成米一鬥。這告示一出,便引來了軒然大波,對荀陽城以外的人來說這一天五十文錢十分優厚,而對荀陽百姓,此時米價漲了至少兩成,這一鬥的米便是遠不止五十錢了。因此不出三天便來了一百多名的各式工匠。也招募了有十幾名女子專門負責燒水做飯。

對於要當工酬的大米,歸晚老實不客氣地找到了荀陽府尹馬藺,找他借。

馬藺對於歸晚的主次不分很是頭疼:“沐大人,你此舉究竟是為了平抑米價,還是興建牙行?”

“兩者都有啊!米價要平,牙行也要建啊!”

馬藺按住額頭,耐心地問:“那何不直接拿了官倉中的米平價售予百姓,叫他們得到更多的實惠呢?你拿了做工錢,恐怕會落人口實啊!”他這句話確實是肺腑之言,須知官場之中是半點激進都要不得,否則會動輒得咎。

歸晚卻是不以為然:“官倉中借了多少糧食,以後我定會盡數還上。”

“此舉太過冒險,官倉中的糧食一是大災之年賑災而用,二是以備軍糧的不時之需。前幾日拿出來平價出售已是破例,你修建區區一個牙行,就要用官糧做工錢,此舉太過荒唐!你置全城百姓於何地?”

歸晚據理力爭:“這也是權宜之計,官糧既然能拿來出售,何以就不能用作工錢?何況,我又不是不還了。”

馬藺連連搖頭:“此乃旁門左道,先例斷斷不能開。”

這個老頑固,歸晚氣結:“什麼旁門左道?能達到目的的就是個好法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