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免疫増強治療反複肺炎的發生與病兒免疫功能低下有關,因此增加免疫力是防止肺炎再發的關鍵。胸腺索、轉移因子、左旋咪唑、卡介苗眾及丙種球蛋白等都能較好地提高機體免疫力。本組主要應用左旋咪唑、卡介苗素及丙種球蛋白療效滿意。另外我們還應用中藥:黨參、黃憲、白術、丹參、沙參、熟地、五味子等加減作免疫增強治療,調節機體免疫功能從而有效地防止反複肺炎的複發。
雲南白藥加酒精治療新生兒頭顱血腫50例分析
新生兒頭顱血腫是分娩時新生兒顱骨骨膜下血管破裂、血液積留在骨膜下所致。多因胎頭負壓吸弓、產鉗手術或胎頭在產道內長時間受擠壓或自然分娩的新生兒。血腫位於新生兒頭頂部,單側或雙側,有波動感,邊界清楚,一般在產後或數小時甚至數天內出現並漸增大,出血多時可致新生兒嚴重貧血。我院自1如3年5月以來步采用雲南白藥加75義酒精治療新生兒頭顱血腫共50例,效果良好。
大劑量幹擾素治療病毒性腦炎25例
病毒性腦炎是小兒常見的顱內感染疾病,嚴重地或脅患兒生命或遺留後遺症。為了進一步提高治療效果和改善預後,我科從1993~1996年對25例采用幹擾眾輔助治療,效果滿意。
幹擾素是正常人體內存在的一種具有抗病毒作用的低分子蛋白質它的抗病毒活性是通過宿主細胞間接完成的,並無直接殺滅病毒作用。幹擾素可作用於未感染的細胞免於各種病毒的侵襲從而中斷病毒複製及感染擴散還可調節宿主係統的免疫功能,增強吞噬細胞活性,參與細胞因子網絡的調節而改善宿主非特異性和特異性防禦功能而外源性幹擾素主要在於使宿主迅速獲得抑製病毒複製的有效濃度,起到人工披動免疫作用,使患兒免疫功能低下狀態得到改善,從而使機體各係統功能得以迅速恢複。
病毒性腦炎的主要病理改變為原發性病毒性腦炎及過敏反應性脫髄鞘腦炎。常規治療以應用激索等為主進行綜合治療,對過敏反應性脫髄鞘腦炎是有利的,但其可抑製機體抗病毒作用產生不利影響。我們應用幹擾索治療病毒性腦炎,可彌補激素的不足之處。兩組對比治療組臨床症狀、體征消失及恢複時間均較對照組縮短經檢驗有顯著差異性,兩組療效比較差異亦有顯著意義說明大劑量幹擾索治療病毒性腦炎確實有較好的效果。並有報道大劑量幹擾家在臨床症狀改善方麵療效優於小劑幹擾。但用藥時間不易過長以防機體免疫功能受抑。
高聚金葡素是從高凝集價金黃色葡萄球菌培養物中提取的一種生物活性物質,經動物實驗和臨床觀察證實:該藥能激活宿主的殺傷性丁細胞,使效應細胞和細胞活性增強,以達到殺傷瘤細胞的作用。同時該藥還有明顯的修複損傷組織及細胞的作用能減輕化療藥物對骨髄的抑製有明顯的升白細胞作用。本藥對惡性胸水的治療主要是通過調動機體的細胞免疫來殺傷癌細胞,同時對癌細胞也具有直接的抑製作用可對原發癌灶及轉移灶起到控製作用,促進癌性胸水的吸收及抑製其癌性滲出。
腦膠質瘤手術治療體會
在顱內腫瘤中以神經膠質細胞瘤的發病占首位約占顱內腫瘤總數的左右。由於神經膠質細胞瘤早期發現困難,生長速度快,腫瘤多呈浸潤性生長瘤體無明顯界限,手術效果往往不佳。如何提高膠質瘤的手術效果,延長病人的生命是一個有待解決的問題。
手術的方式也與疾病的預後關係很大腫瘤的部分或大部切除,雖然可以取得暫時的症狀鎪解,而遠期療效較差。本組采用此法手術,最長存活年3例。部分切除內減壓術和鬱分切除外減壓術較為安全,並可有效地保存腦的功能區,減壓徹底本組采用此法3例,存活5年以上1例,3年以上2例,如果腫瘤切除完全自然延緩發。如術後輔以放療或化療,也可以提高療效,減少疾病的複發,對於延長病人的生命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總之,對於神經細胞膠質瘸的療效,主要取決於早期手術治療,在保留腦功能的前提下,盡可能地將瘤體全部切除,采取內外減壓術,術後行適當的放療可能取得較為滿意的效果。
胃癌在表現上隻以腔內腫物及胃壁不規則增厚為主本組病例顯示是腫塊型胃癌均可顯示胃腔內腫物漫潤型胃廟顯示胃腔狹窄胃壁增厚厚度均超過正常值,異常步增厚的胃壁邊緣不規則過分的向內增厚也可顯示腫物樣,增厚胃壁為局限性,但這種胃腔狹窄特征的改變不如胃腸雙對比表現明顯而對胃壁厚度的改變表現明顯。本組3例潰瘍型胃癌仰臥位掃描均表現為腫物上有不規則、邊界不清的氣龕表現。
由於有較強的分辨力,對某些胃廟可診斷定性,有文獻認為增厚胃壁呈彌漫性值減低,應考慮為粘液癌,因為其內含有豐窗的粘液蛋白本組17例粘液膝癌患者是增厚並且是不規則,密度不均勻,是否能對胃痛病理定性診斷有待於進一步積累資料,總結經驗。
對胃癌的診斷除可見胃廟本身特征外,也可了解胃癌向外發展情況,本組宵底責門廟多與肝左葉及阪肌粘連未發現膦門浸潤而胃竇及胃體部痛多與胰頭或胰體粘連或浸潤,本組有2例由於係腫瘤晚期,身體消瘦,政內脂肪減少很易誤診為胃廟與胰腺粘連,手術證實沒有粘連。從轉移來看,我們發現肝門淋巴結及腹主動脈旁淋巴結轉移多見,而發現腹腔淋巴結隻有2例對腫大淋巴結敏感隻有73%。一般認為淋巴結大於150才有意義。通過本組10例手術所見,實際術中肉眼所見及病理結果表明,也有不腫大但已發現轉移的淋巴結,所以說單從淋巴結大小來看確定有無轉移尚有一定的局限性。但對胃癌術後現察肝門及政主動脈淋巴結轉移和肝轉移尚有一定的好處。
總之,胃腸對比造影及胃鏡隻能檢查胃癌腔內改變義丁能進一步明確病變範圍、向腔內外生長情況、周圍髒器浸潤、鄰近髒器轉移及淋結轉移,若明確胃部腫瘤,且髒器漫潤,淋巴結及遠處轉移,可避免剖腹檢查術,我們認為和胃腸低張力雙對比進彩結合對胃癌的診斷更有意義。
卡介苗膀胱內灌注防治膀胱癌術後複發
我院近年來對膀胱移行細胞癌患者術後應用卡介苗膀胱內灌注防止複發,經較長時間的隨訪觀察效果滿意,現躭有完整資料的42例總結如下
(1)膀胱癌的治療在基層醫院仍主要依聯膀胱部分切除術,但術後複發率較高有資料顯示,凡保留膀胱的手術,術後5年內複發達半數以上惡性程度有增高趨勢經尿道電切則複發率更高,術後3~5年內複發率高達60%~90%,所以膀胱癌術後預防複發是治療膀胱癌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而術後膀胱內灌注藥物則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