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八章 死命令(2 / 2)

不過雖說楊震沒有給這位社會部長什麼壓力,但是對付負責指揮剿匪的,那位老資格的公安部隊司令員和政委,楊震可就沒有那麼客氣了。楊震給這二位下達了死命令,動用一切必要的手段,四五年八月份之前,必須將南滿殘存土匪清剿幹淨。

在完成對整個南滿清剿之前,絕對不能讓殘匪流竄到其他地區。尤其是北滿以及熱河、華北地區。並全力保證南滿工業區的複產,以及鐵路線運輸不受殘匪騷擾。眼下關內正在準備南下作戰,大量的軍用物資通過北寧鐵路轉運關內。

如果這條生命線出現任何中斷,他將唯這二位是問。除了在戰場上之外,楊震輕易不給部下下達這樣限期完成的死命令。但為了盡快的穩定南滿局勢,保證南滿工業基地的穩定,楊震卻不能不下這樣的命令。

相對於暫時平靜的關內戰場,以及正在忙於剿匪的南滿。整個東北以及周邊大致平靜的態勢來說,眼下的朝鮮卻是打的不溫不火。既沒有與其他戰線類似出現相對平靜的態勢,但是也沒有打的驚天動地。

此刻騰出手來的楊震,將朝鮮當成了一個練兵場。所有調往東北的部隊,都在整訓完成之後,拉到朝鮮境內參加實戰。各個建製的部隊輪番上陣,配合抗聯的裝甲和航空兵部隊,對朝鮮軍實施大規模的蠶食戰術,將日本朝鮮軍一點點的向南方擠壓。

在整個朝鮮戰場上大戰沒有,但團一級的戰鬥幾乎每天都有,雙方反複在對峙線拉鋸。有來有往、你攻我守,打的是相當的熱鬧。但楊震卻是很沉住氣,就好像有意識的控製戰鬥節奏一樣。朝鮮半島雖說打的熱鬧,但是戰鬥規模從來都沒有超過加師一級的水平。

最大一次戰鬥就是圍繞朝鮮半島中部,戰略要地鐵原、金化一線的爭奪戰。此次戰鬥是為了改善金化、鐵原以北的防禦態勢,由在朝鮮北部負責整體指揮的杜開山上報,楊震在與郭炳勳研究後批準的。

鐵原位於朝鮮中部偏北,盡管隻是一個不大的鎮子,但是戰略地位極其重要。與平康、金化構成一個三角地帶,從這個三角地帶向北則是朝鮮中部一道狹長的平原,向南則是連綿不斷的丘陵地帶。

眼下雙方在朝鮮中部的態勢是,日軍控製著鐵原、金化一線以南的山地,而抗聯控製著鐵原以北的平原地帶。也就是說日軍控製著這個三角地帶的兩個底角,而抗聯控製著頂角和兩個邊。

但在地形上日軍居高臨下,可以俯視抗聯縱深十餘公裏範圍。給整個鐵原至金化一線的整體防禦,帶來相當不利的影響。日軍居高臨下不斷的使用遠程炮火,對整個鐵原以北的平原地帶封鎖,給前沿部隊帶來很大的威脅。無論是物資前送還是一線部隊輪換,都帶來很大的影響。

日軍也在不斷的從鐵原、金化以南山區,利用山區地形掩護出動小股部隊,對鐵原、金化一線以南地區實施騷擾。馬春生雖然組織了一係列的拔點作戰,先後陸續搶占白馬山、五聖山、雞雄山幾個製高點,將戰線向南推進了一部分,但未能改變整體戰略不利的局麵。

而位於平壤至漢城鐵路線上這個鐵原,不僅對抗聯在朝鮮中部的戰略防禦態勢有些不利。自身還是朝鮮中部朝鮮南北交通的一個交彙點,有三條鐵路以及數條公路在這裏交彙,也同時是朝鮮中部的一個交通樞紐。

從鐵原沿鐵路線向北可分別直抵平壤、元山,向南可直接抵達漢城。對於眼下的朝鮮軍來說,整個鐵原至金化一線,已經成為其在朝鮮控製區的門戶地帶。一旦讓日軍完成這裏的防禦體係,那麼會對抗聯下一步進攻產生相當不利的影響。

如果能夠拿下鐵原至金化一線,抗聯在朝鮮中部的整個防禦體係將有較大的改善,並改變之前的被動局麵。拿下鐵原就等於撬動了這個三角地帶,最後一條底邊日軍整體的防禦,並對漢城形成直接的威脅。

在取得楊震的批準之後,杜開山決定以此時由原晉察冀兩個旅,改編成為的東北軍區獨立四師一個團,獨立五師的六個連,抗聯十七師兩個團。並一個直屬火箭炮營,兩個一五零榴彈炮營,以四個一二二榴彈炮連。由十七師師長馬春生統一指揮,對鐵原、金化一線發起攻擊。

考慮到鐵原一線的地形,在杜開山原有的支援火力上,楊震又增加一個坦克營作為直瞄支援火力,並增加了一線部隊迫擊炮數量,尤其是一百二十毫米迫擊炮。並從總部直屬的一百六十毫米迫擊炮營,也緊急入朝加強給了十七師。

而在鐵原戰場兩翼的漣川、文登裏反向,分別由獨立四師主力,加上獨立五師一個團並一個獨立坦克營,朝鮮獨立軍的一部,分別發動佯攻配合十七師在金化至鐵原,確切的說重點是鐵原一線的進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