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八章 死命令(1 / 2)

四個月之內便剿滅這麼大數字的土匪武裝,可見南滿剛解放時候整體形勢的惡劣。而且雖說剿匪工作取得巨大勝利,但距離徹底肅清南滿日偽潰散為匪的武裝,以及徹底掃清南滿日偽潛伏人員的距離還遠。

在遼東與遼西山區,還存在著那些在九一八事變後投敵,在關東軍徹底覆滅後,又重新拖槍上山為匪的土匪武裝。這些土匪武裝可不是那些上山為匪的日偽軍殘餘,這些在投敵之前本就多年為匪的人,山地生活經驗很豐富,比那些日偽武裝為匪的土匪更加難以對付。

這些人很狡猾,知道與那些缺乏東北這樣寒冷地帶,叢林長期生活經驗的日軍殘餘兵力在一起很容易暴露目標。同時好不容易擺脫日本人的控製,這些人自在還來不及。所以在上山的時候隻帶著自己的死黨,並不與日軍攪和在一起。

而且這些人自身曾經長期占山為王,多年為匪生涯養成的嗅覺極其靈敏,稍有風吹草動便迅速的轉移。追捕部隊略微慢一些,就很容易被這些人跑掉。這種土匪的裝備雖說不如那些上山為匪的關東軍,以及日偽警察、憲兵等。但是相對於那些人來說,這些人更難對付。

其中還有部分跟隨關東軍南撤,生怕被秋後算賬的老抗聯部分叛變武裝。這部分人在抗聯時期的在深山老林之中的活動能力,甚至還要在那些老土匪之上。而且曾經多次經曆的反掃蕩作戰,也讓這些人在對付大規模進剿方麵,經驗相對來說更加的豐富。

而且生怕被抓到之後,被秋後算總賬的這些前叛徒,抵抗的時候更加的瘋狂,甚至還要在那些化為土匪的日軍之上。對南滿根據地的破壞和威脅,為害性也更加的大。在關東軍有意識留下的大規模政治土匪剿滅之後,這些慣匪和前叛徒就成了最難對付的家夥。

對這些人的清剿,恐怕還要持續一段時間。再加上那些潛伏的日偽特務,東北局社會部和公安部的工作還很任重道遠。楊震清楚在後世以當時中央和國家公安部的能力,東北依舊有日本人的殘存特務沒有被清洗幹淨。

後世大慶油田開發之後,為了保密一直沒有公布具體位置。但日本人僅僅依靠從國內潛伏的日本特務,寄到日本一本除了以鐵人為封麵之外沒有任何夾帶的畫報,就判斷出這個油田的具體位置、規模,甚至是大致的產能。

盡管那些漏網之魚已經不敢在有任何的活動,或者說已經沒有活動能力。但也足以說明當年日本人,對東北的滲透之深、考慮之長遠。甚至很多內戰時期某些方麵,在東北根據地內的特務活動,背後都有潛藏日本特務的身影。

秘密戰線上的鬥爭,從來都是你死我活。尤其麵對日本人這樣即苦心積慮,又細致異常的對手,楊震不慎重不可能。日本人的特務活動,沒有歐美國家那些先進的設備。但是論起細致和潛伏能力來說,卻是歐美國家的特工人員遠遠無法相比的。

要說特工在潛伏能力,以及秘密監控能力上。能與日本人相提並論的,可能也隻有北麵的那支北極熊所屬的克格勃,與後來民主德國的特工組織。至於後來的中央情報局,在某些方麵都略微差一些。

至少在所屬特工潛伏的適應能力上,日本人在這方麵絕對獨一份。誰能想到一個走街串巷挑大糞的人,會是一個隱蔽很深的純正日本特務。又有誰能想到,一個不起眼的收廢品的人,會是一個中野學校畢業的日本特工?

在某些秘密戰線上,日本人最終吃大虧,是因為他們內部的原因。沒有一個強有力的,像德國、英國那樣的情報統帥機構。除了陸海軍各行其是之外,陸軍自己內部係統,也是各個戰略集群各行其是。

但即便是這樣,日本人在二戰中在秘密戰線上,依舊可以說算的上相當的成功。無論是對華作戰,還是在東南亞戰場上,以及對美作戰初期都相當的成功。尤其是在對中國的滲透上,為其軍事行動提供了最有利的支持。

之前為了清剿殘存的日偽武裝,而不得不動用留在東北不多的,尚未完成整補的主力部隊,已經影響到楊震在其他方麵的整體布局。這個時候的楊震,又哪裏不會全力支持社會部的工作?

尤其是他眼下擔任東北局第一書記,統管東北全局工作。不支持社會部的工作,豈不是在拆自己的台?武器、車輛、經費,以及必要的設備,楊震從來都是不懈餘力的,僅僅無線電測向儀就提供了十餘部。

還讓裝備部利用現有的技術以及容克五二運輸機,為社會部專門改進了一架無線電測向飛機。雖說測向的距離有限,但是至少在對秘密電台監控上,可以起到很多地麵設備無法起到的作用。

盡管挖走了人家苦心培養出來的精英,但是該給的支持,還是必須要全力支持的。但楊震的支持也並不是無原則的,有些東西該支持的自然全力以赴。但不能涉及到自己的底線,這是楊震的堅持。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