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二章 楊震的建議(2 / 2)

兩國三方攪在一起,如果采取河北戰場那種大範圍的迂回穿插戰術,搞不好會影響到國內的政治形勢。如果選擇蘇北進行突擊河網又過於密集的同時,日軍主要的兵力和火力,也都部署在這個方向。

為此在戰役準備階段林總不斷的飛東北,與楊震對中央下一步作戰態勢,進行研究與商討。自身都一頭爛賬的楊震,對於林總這個自己回到這個時代第二個導師,特別還是軍事上的導師,也隻能打點起精神來一起探討。

整個江淮作戰所麵臨的大河小河多如牛毛,河網密布的地形,對於楊震來說也是第一次。雖說在河北作戰以及遼中戰場,抗聯也麵對過的河流密集地帶。但像江淮地區這麼河流這麼密集的地方,他也是首次經曆。

相對於地形上好一些,但三方糾纏在一起,形勢相對複雜的皖東來說,林總製定主攻方向的蘇北河道更多。甚至鹽城以南地區,可以用多如牛毛來形容。不動用裝甲部隊,勢必會影響到部隊的突擊速度。如果動用裝甲部隊,這一戰場在地形上又存在著大量的製約因素。

在研究良久,楊震認為還是應該動用坦克部隊。但是要給裝甲部隊配備大量的工兵,以及架橋的工具。楊震建議如果選擇蘇北作為突破口,那麼可以給每輛坦克都攜帶一定的架橋工具。

同時在投入的坦克之中,可以選擇以美製的M三、M五輕型坦克,以及英製的十字軍巡洋坦克、德製的三號坦克,這些輕型坦克以及整體重量沒有那麼大的坦克。將最重的四號和T三四坦克作為二線梯隊。

在主攻方向的選擇上,楊震慎重的建議林總,還是不要選擇蘇北一個方向為主攻方向,應該采取東西並進、兩翼突擊、向心攻擊的戰術。如果在選擇皖東作為突擊方向有顧慮的話嗎,那麼可以將西線的主攻方向,放在日軍眼下重點布防的淮南鐵路。

眼下安徽境內雖說布防有桂係主力一個集團軍,但其駐紮區域主要是在大別山區。在皖東平原地帶,控製力相對來說是很薄弱的。在合肥、巢縣以東地區,除了一些打著他們旗號的遊雜武裝之外也並無什麼兵力。

而這一帶是我淮南軍區的活動範圍,無論是從群眾基礎來說,還是從地形上來說,如果選擇這個方向作為西線穿插路線還是可以的。而這一線距離關內戰場,侵華日軍總司令部所在地南京,也不過幾百公裏。

從這個方向一旦打開突破口,將會大範圍調動日軍的兵力,可以為後續作戰創造有利的戰機。這個方向的河流數量雖說也不少,而且也處在江淮丘陵東延的部位上。但越是這樣的地形,對戰役發起時候的突然性越是有利。

楊震的意思和想法是在穿插行動之中,避開位於皖西大別山區的十戰區主要控製區就可以了,沒有必要顧及太多。如果在穿插過程之中,重慶方麵對穿插部隊動手,恐怕現在掌握他們軍火來源的美國人都不會答應。

而且以重慶方麵現在的心態,也不見得會真的動手。搞不好對於中央發起的此次戰役,還樂不得的坐山觀虎鬥。所以楊震給林總的建議,還是兩翼快速穿插後,采取向心攻擊的戰術。將打擊的重點放在淮河以南,津浦路沿線的日軍。

日軍整個布防態勢盡管蘇北看起來是重點方向,但實際上來看還是以津浦路和淮南路為重點方向。隻要林總能合圍日軍在津浦路和淮南路之間的日軍西集團,蘇北之敵便處於孤木難撐的地步。

相對於整合了淮北軍區部隊,以及山東軍區可以南下作戰的部隊後,手中可以利用兵力豐富的林總來說,日軍可是三麵作戰。不僅蘇中軍區和淮南軍區部隊,還在不斷的進行反掃蕩作戰。

就是日占區西麵的重慶方麵,他們也需要派出兵力防禦。皖西的大別山區,還有重慶方麵的三個集團軍。雖說是地方的雜牌,但是桂係的戰鬥力,日軍還是比較顧忌的。不管十戰區會不會利用這個戰機主動出擊,日軍都要在皖西留下部分兵力,以保證整個淮河防線左翼的安全。

楊震的意思是此次江淮作戰,難點一是在與克服江淮的水網地帶,保證裝甲兵的突進速度,第二點就是割裂日軍蘇北集群與皖東集群之間的聯係。隻要做到這兩點,那麼這一戰不會有什麼太大的意外。

但關鍵問題,搞不好會出現在收尾的階段。如果十戰區利用日軍潰敗的機會搶占地盤,對於林總的收尾恐怕會是一個麻煩事。至於戰役初期十戰區,包括重慶方麵坐山觀虎鬥的想法,可能會更加的可能。

在與林總商議此次江淮作戰整個思路的時候,楊震建議林總在左翼,還是要有一些針對性的部署,以免到時候被搞的整體被動。如果有需要的話,可以將北撤後活動在豫東地區的新四軍五師,隨同南下部署在整個戰場的左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