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二章 楊震的建議(1 / 2)

相對於正在開始著手準備的朝鮮戰場,關內戰場上卻是顯得有些異樣的平靜。按照中央的統一部署,在關內戰場在四五年的頭三個月,主要的任務儲備彈藥和油料,以及醫藥、糧食等物資。

中央要求在河北、山東境內,要保證華北部隊兩年彈藥儲備量,抗聯入關部隊一年半的彈藥儲備量,重武器彈藥要保證按照抗聯標準五個基數。油料和糧食等其他物資,要保證一年半的使用數量。

剛剛完成搶修的北寧鐵路上,每天都有大量向關內轉運物資的軍列在行駛。最多的時候從沈陽的蘇家屯站,在不到二十四小時之內,向關內發送了三十一列轉運物資的軍列。搶修完成的沈陽兵工廠也將全部的產能開動,全力製造所需的武器彈藥。

按照現有的庫存以及武器編製,眼下七九子彈和日式子彈倒是不用在製造了。此次南滿總決戰,繳獲的日式輕重武器彈藥,主要是山野炮彈足夠關內部隊使用幾年的。楊震從蘇聯搞來的七九子彈,也足夠關內部隊三年所需的。

整個東北的兵工廠,所需要製造的隻有抗聯所使用的彈藥以及重武器的彈藥,部分德製衝鋒槍所使用的子彈,對繳獲的日軍重武器進行維修與翻新。剩下的就是全力生產和製造,各種航空炸彈以及空對地火箭彈。

鑒於大量繳獲的日式武器,在中央的要求之下,楊震已經終止了除了德製衝鋒槍和機槍之外,與蘇聯人交換輕武器的計劃。以節省寶貴的糧食彌補關內產量的不足,緩解關內糧食上的壓力。

整個華北根據地最大的糧食產區,就是河北的冀中平原。山東的糧食產量雖說也不小,但是整個四五年夏糧下來之前還是指望不上。整個四四年冬季連同四五年春季,單靠一個冀中平原,是無法滿足關內部隊以及大量機關所需。中間的糧食缺口,還需要從東北調運糧食進關補充。

在接手抗聯主力之後林總的決心很大,同時中央也想要利用抗聯主力入關的時機,打通與蘇北的新四軍主力之間的聯係。並在穩固山東解放區的基礎上,將山東解放區與淮北、蘇北,以及蘇中、淮南根據地,徹底的連成一片。

而中央意圖席卷兩淮,不單單是戰略上的需要,也是整個江淮地區目前的整體態勢需要。位於淮河以南的蘇中、淮南兩個根據地,在日軍大麵積收縮至淮南,並大量增兵皖東、蘇北淮河防線後,一下子壓力倍增。

盡管當地的偽軍已經是軍心不穩,但是在江淮之間西起壽縣、東至阜寧一線,日軍兵力大增的前提之下。原來相對穩定蘇中與淮南,這兩個各大敵後根據地之中最富裕的根據地,形勢有些急轉直下。

日軍一方麵在淮河沿線,不斷的增加兵力、構築工事。一方麵為了征集足夠的糧食,保證華中日軍的戰鬥力,以及肅清淮河防線的背後威脅。不斷的組織大股兵力,對津浦路兩線以及蘇北、蘇中地區,進行輪番的大掃蕩。

整個江淮地區原來相對穩定的形勢,短時間之內急轉直下。淮南與蘇中軍區,進入了最艱難的階段。但考慮到整體戰略形勢,將兩軍區暫時南撤卻也不現實的情況之下。為了策應蘇中與淮南兩個根據地的新四軍部隊,以及整體的戰略需要,中央正在著手製定發起江淮戰役。

考慮到戰役之中的巨大消耗,眼下華北部隊的任務就是搶修黃河以南的津浦鐵路,在淮河以北各條河流上架設橋梁,保證戰時的後勤補給和部隊機動。並囤積戰略物資,保證戰時彈藥和物資的供應。同時調進關之前,剛剛結束了南滿戰役的抗聯部隊,也需要一段時間的休整和補充。

在部隊還處在準備階段的情況之下,為了策應和支援淮南和蘇中兩大根據地,與日軍幾乎是持續不斷的掃蕩作戰。抗聯調往關內戰場的航空兵,不顧一場大戰後的疲勞,率先結束休整投入戰鬥。

不斷的給兩大根據地空投彈藥和物資,同時出動攻擊機群,對日軍出動的掃蕩部隊,實施空中火力打擊。但地麵作戰,卻是暫時還無法發起。調往淮河以北的部隊,眼下能做的就是不斷對淮河以南日軍陣地,實施火力打擊。

同時在淮河以北大量調動兵力虛張聲勢,以將大部日軍牽製在淮河沿線。但對於中央下一步準備發起的江淮戰役,作為戰役總指揮的林總依舊很慎重。江淮地帶不是東北,那裏水網縱橫,河道密如蜘蛛網。

再加上花園口決堤之後黃河奪淮入海,淮河大量來水無處宣泄,整個淮南地區到處都是湖泊。在這種地形之下,抗聯的重裝部隊,尤其是裝甲部隊還能不能發揮作用,對於林總來說顧慮很深。

而整個淮河沿線的情況也相當的複雜,壽縣以西的地區是重慶方麵新成立的第十戰區,駐紮有桂係的主力一個集團軍,以及川軍和東北軍各一個集團軍。同時皖東地區,情況也相對複雜的多。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