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一章 一定要穩住(1 / 2)

吳大猷這個回答,楊震笑了笑沒有再繼續在這個話題上說什麼,隻是語氣平淡的道:“也許真理在吳先生那一邊,但我希望你和王先生兩個人,在運行之前再仔細檢查一遍。即便做不到百分之百的把握,但也要盡可能的保證不出意外。”

“就算科學上沒有百分之百這麼一說,但是我想嚴謹一些隻有好處,並不會有什麼壞處。尤其是對於搞核物理這種雙刃劍的科學研究,慎重一些總歸還是好事。在關鍵的時刻,再穩一穩、再細致一些,我想還是會有更好結果的。”

“還有一件事情,今天我可以告訴二位先生。我軍自攻占熱河之後經過苦心的尋找,在青龍境內找到了一個品位不低的鈾礦。這個鈾礦經過一年多的建設,現在基本上已經建設差不多,你們今後不用在為最基本原料的事情頭疼了。”

“第一批礦石下個月就能運到加工廠,倒也是緩解了你們的燃眉之急。至於眼下正在進行砂鈾礦提煉技術研發,能搞出來最好,搞不出來也無所謂。今後鈾的提煉和濃縮方麵,還是放在鈾礦石上。”

“而此次戰役結束,我軍收複整個南滿。我已經調人在本溪和遼西地區展開勘探工作,我想整個南滿這麼大的麵積,應該有我們所需的原料。我們這些軍人能做的都已經做了,至於剩下的就看你們這些專業人士了。”

“你們都是科學家,科學研究遵循科學發展規律這方麵,要比我懂得多。我這個人不搞獻禮那一套,更不會在科學研究上搞什麼政治壓倒科學一類的東西,更討厭外行瞎指揮內行。所以在這個玩意的發展上,你們一定要嚴格遵循科學規律。寧缺毋濫,一定要穩。”

“當然,我們這裏沒有美國人那麼好的條件,更給不了美國人給諸位的待遇。但我相信你們這些科學家,都有一顆熱愛我們這個國家和民族的心,更有為我們這個多災多難的民族,重新站立起來做出自己貢獻的意誌。”

“什麼是真正的生產力,科學技術才是第一生產力。過去講槍杆子裏麵出政權,但是我今天要說的是,槍杆子裏麵出政權不假,可科學技術裏麵出槍杆子。我們能不能為中華民族構築一道最堅固的盾牌,希望就放在你們的身上了。我相信隻要我們攜起手來,你們的知識一定會開花結果的。”

“哪怕是進展略微慢一些,但也一定要穩住。在研究上一定要遵循嚴格的科學規律,絕對不要搞冒進。我相信你們一定會最終搞出來的。我今天不和你們握手,是希望有一天我可以擁抱你們。”

對於楊震的這番話,吳大猷還有他身邊的王淦昌幾個人,都微微的點了點頭。他們都是站在中國科學頂峰的人,楊震的這番話不用解釋,他們也都聽的明白。作為研製者他們更明白眼前這個年輕的將領,在這方麵承擔的巨大壓力。

因為即便是作為不問世事的科學家,但他們也知道自己搞的這些東西耗資巨大。就眼前的這個核反應堆,晚啟動一天所耗費的資源都是一個巨大的數目。作為一個正在開展大規模工業化建設,到處需要巨大資金投入的地區,這種巨大的消耗壓力不可謂不重。

但眼前這個年輕的將領,依舊堅持要穩紮穩打。甚至不惜將進度慢下來,也要嚴格的遵循科學的規律。這個理解和支持,對於這些同樣承擔了巨大壓力的科學家來說是最為關鍵,也是最為重要的。

雖說對楊震一再要求,要有百分之百的把握而有些不滿。對於這些心高氣傲的科學家來說,這明顯有些不信任的感覺。但無論是吳大猷還是王淦昌卻都明白,楊震正是用負責任的態度,才說出這番話來的。

楊震的這番話音落下,在與身邊的王淦昌對視一眼後,吳大猷歎了一口氣道:“如果盧鶴紱先生在這裏就好了,作為第一個預言鈾二三五會大規模應用,並專門進行過研究的人,他在這裏肯定會事半功倍。”

盧鶴紱這個名字,楊震無論是今生還是前世,都還是第一次聽說過。微微楞了一下後,對麵前的吳大猷和王淦昌道:“這個盧鶴紱是什麼人?能讓二位如此重視,我怎麼從來都沒有聽說過這位先生?”

看到楊震一臉吃驚的表情,旁邊的王淦昌連忙道:“楊震先生,呃,同誌。這位盧鶴紱先生雖說在年紀上要比我和吳先生小,但在高能物理方麵的研究,卻並不比我和吳先生差。在同位素效應方麵,尤其是鈾的研究方麵,可比我們兩個人的造詣要深的多。”

“他是燕京大學物理係的高材生,三六年留學美國明尼蘇達大學。他世界上第一個精確測量鋰的人,也是第一個發現熱鹽離子發射的同位素效應的人。早在這種鈾二三五核裂變發現之初,他就提出對研究工作中一係列難題的解決方法,並親手設計了一個質譜儀。”

“他的博士論文就與這個方麵有關係,隻可惜涉及麵太過於高端,被美國方麵因為保密的關係全部扣押。如果他在這裏,以他對核裂變方麵的研究,以及動手的能力,我估計這個項目可以提前完成。”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