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初在抗聯開發出大慶油田的消息,在費勁了千辛萬苦總算搞到了相對應情報後,飽受刺激以及國內輿論批評,實在有些坐不住的關東軍在日本陸軍的支持之下。抽調了本土幾乎所有的技術人員在原有的基礎上,對整個南滿進行又多次石油勘測。
當然日本陸軍如此大出血的原因,還是有鬧油荒鬧的都快瘋了的日本,自身石油需求的關係。而當時南下作戰雖說取得巨大的戰果,但是整個東南亞油田,無論是緬甸的還是荷屬東印度群島的,都損壞的異常嚴重。
當時緬甸的油田已經被徹底炸毀,以日本人的技術根本就無法維修。而荷屬東印度群島的油田,也大部分被炸成了一片廢墟。對於這些油田,日本人自己都不知道能不能修複。盡管在後來日本人傾盡全力,修複了荷屬東印度群島的大部分油田。
並經過努力最終將印尼的油田產量,恢複到了戰前的七成。但在剛剛占領的時候,油田的殘破程度,讓日本人自己都很懷疑。廢了九牛二虎之力隻得到了一片廢墟,日本人心中的沮喪可想而知。
日本人將油田的被破壞,遷怒到了荷屬東印度群島被俘的荷蘭軍人身上。整個荷屬東印度群島被俘的荷蘭人,戰後隻有不到十分之一幸存了下來。被俘的荷蘭婦女則不管老幼,統統被充做了慰安婦。
這也是戰後追查日本戰犯,荷蘭人最起勁的原因。盡管他們在荷屬東印度群島的土著人身上,做的事情一樣不比日本人對他們做出的事情好到哪裏去。但人家是白人,注定要高出那些土著人一頭的。這些事情放到別人身上是很爽,但是被別人放到自己身上,可就是他們無法接受的了。
其實日本人也有些搞錯了,炸掉這些油田的並不是荷蘭軍隊,而是被派到荷屬東印度群島作戰的美國幾個特遣隊,以及陸軍航空兵幹的。不僅荷屬東印度群島的油田,就連當地日本人同樣急需的鋁礦、還有鎳礦和銅礦,也一樣被美國人炸的。
知道日本人需要什麼,更知道炸掉什麼才是讓日本人會心疼的美國人,做的是如此徹底。不僅派遣地麵人員,使用了成噸的炸藥,將整個油田徹底炸了一遍。駐荷屬東印度群島的美軍飛機在撤離的時候,還將所有的庫存炸彈,全部都扔到了這些油田頭上。
這些油田被破壞的程度,讓日本人幾乎喪失了修複的信心。石油的開采本身就是日本人的弱項,缺乏相對應設備,戰前全靠歐美技術的日本人,對修複這些被摧毀的油田,可是相當的頭大。
寧可炸掉也不讓日本人得到的美國人,就連荷屬東印度群島並不多的橡膠樹,都被他們統統用炸藥炸成了兩段,喪失了生產橡膠的能力。美國人幹完這些拍拍屁股,趁著日軍合圍之前溜掉了。
倒黴的荷蘭人倒是最終成了替罪羊不說,還讓日本人老淚縱橫,幾乎都要喪失了將戰爭為支撐下去的決心。接手時候滿目蒼夷的荷屬東印度群島油田,以及一片廢墟的緬甸油田。讓日軍大本營下了決心,在南滿就是挖地三千米,也要在找出像北滿那樣的一塊大油田來。
無論是關東軍還是日軍大本營固執的認為,卑劣的支那人能夠做到的,帝國更應該能夠做到。這次的勘測與之前曆次相比,無論是勘測麵積還是細致程度,要遠遠高於之前曆次勘測。再加上日本人在戰前最後時刻,引進了美國的千米以上鑽井技術,相對以往的勘測來說,這次效果要好的多。
日本人有毅力這一點就算是對手,你也不得不承認。在抗聯在北滿開發出大慶油田之後,日本很是有一部分人堅持認為。既然都是在滿洲境內,那麼北滿開發出大型油田,南滿也同樣會有油田。整個鬆遼地帶的構造差不多,既然北麵有石油,南麵也應該差不多。
考慮到有限情報泄露出來的大慶油田的態勢,以及綜合考慮羅馬尼亞油田,以及蘇聯南高加索部分油田的構造和位置。經過近兩年的勘察,最終在某些情報人員的支持之下,關東軍確定了遼河三角洲極可能會有油田。
在眼下戰局日蹙,本土到東南亞石油產地的運輸越來越危險的情況之下。如果不是此次會戰,關東軍甚至已經在遼河三角洲一線進行鑽探,並找到了工業油苗。唯一還不能不確定的是,這個油田的規模有多大。
而為了支持關東軍,日軍大本營甚至將儲備在本土的部分開采設備都運到了盤山地區。並對整個錦州、葫蘆島的石油冶煉廠,進行了大規模的擴建與升級。隻是設備運到了,冶煉廠的升級改造也進入了尾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