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王效明集中兵力,對第三軍展開圍追堵截之際。在他南麵直插安東的陶淨非所部主力兩個師,也在安東外圍與朝鮮軍增援的一個獨立混成旅團遭遇。並在安東外圍各個要先,隨即展開了全線激戰。
與陶淨非主力兩個師遭遇的這個獨立混成旅團,連同關東軍司令部周邊警衛部隊在內的日軍。為了掩護身後的關東軍司令部,以及保住第三軍主力撤退最後一條通道,不計傷亡的與陶淨非所部展開激戰。
而在接到王效明的報告後,楊震立即命令南滿整個戰場上,此時除了一部戰鬥機留在大連、鞍山、沈陽幾個機場,擔任防空掩護任務之外,幾乎所有作戰機群已經全部調往遼東戰場的航空兵全部出動,對第三軍撤退的行動給與最猛烈的打擊。
同時命令王效明與鳳城南線陶淨非所部一個師,在始終無法堵住鳳城方向最後一個缺口,完成最後合圍情況之下。立即組織遠程炮火,尤其是一二二火箭炮群,在航空兵的全力配合之下,對這個缺口實施火力封鎖,以火力封鎖代替始終無法完成的合圍圈。
給航空兵以及王效明下達完畢命令後,看著地圖上的鳳城以東這個寬十餘公裏,始終未能徹底封閉的缺口,楊震臉上淡淡的笑了笑。很多的時候缺口可不等於就是生路,看起來的生路未必就真的是生路。
這種另外的一種圍三厥一的戰術,對於眼下遼東戰場南北兩個集群,在最後階段進展不暢的情況之下,未嚐不是一個好的選擇。雖說要多消耗一些彈藥,可整體的性價比,還是可以接受的。
反正除了新民戰場之外,其他基本上已經落幕的戰場,已經用不到這些航空兵了。就算是眼下已經進入尾聲的新民戰場,航空兵的作用完全可以用炮兵代替。眼下這些航空兵閑著也是閑著,正好可以利用這次機會,好好的練習一下這種空中火力追擊戰術。
接到楊震的命令,調往遼東戰場的航空兵部隊,不敢有絲毫的耽擱立刻傾巢出動。並按照參戰飛機的作戰航程,劃分了整個作戰區域。航程短、載彈量小的伊爾二攻擊機,與英製布倫海姆式輕轟炸機,配合地麵追擊部隊對關東軍第三軍各部的撤退序列,展開全線的追擊轟炸。
集中了載彈量大,航程略遠的B二十五轟炸機群、A二零攻擊機群,甚至出動了抗聯最後一個裝備伊爾四轟炸機的中隊,以及一個炮艇機中隊,對鳳城以東的缺口處實施地毯式的轟炸。
配合王效明地麵炮火,采取火海戰術徹底封死這個缺口。為了保持對缺口處有足夠的火力密度,甚至就連擔負遼東空中掩護的戰鬥機群,主要是P四零戰鬥機,也全部掛上炸彈參與到攻擊之中。
傾巢出動的抗聯攻擊機和轟炸機群,不斷的將炸彈、凝固汽油彈、火箭彈,以及機載機槍和火炮的彈藥,傾瀉到正在急速撤退的第三軍頭上。而在鳳城以東的那個始終無法完成最後封鎖的缺口處,抗聯的轟炸機群與王效明所部的一二二火箭炮群配合,構築了一道密集的火網。
第三軍的撤退部隊,在地麵上麵臨王效明傾盡全力的追擊,與地麵遠程火力不斷殺傷。但對於第三軍全力撤退的各個部隊來說,而更具威脅的是來自空中的打擊。一枚枚的高爆炸彈與凝固汽油彈,密集的火箭彈與槍炮彈藥,組成了一道道火網扣在日軍的頭上。
盡管第三軍在撤退的時候,丟掉了所有能夠丟掉包括各種裝備在內的物資。盡可能的輕裝,以最快的速度拚命向東逃竄,但一路上依舊被抗聯航空兵炸的傷亡慘重。第三軍的撤退路線上,到處都是被來自空中打擊,擊斃的成片日軍屍體。
但雖說在抗聯航空兵的火力打擊之下損失慘重,可生怕被敵軍追擊上來,將自己徹底吃掉的第三軍撤退各部,卻是依舊不敢稍作停留,更不敢等到夜間在行動。寧願冒著抗聯密集的空中打擊強行撤退,也不敢尋找隱蔽區域躲避,這幾乎是沒玩沒了的空襲。
同時在王效明嚴厲督促之下,抗聯各部追擊部隊不顧日軍阻擊,不斷采取淺縱深超越追擊戰術,也不斷的從第三軍身上撕咬下來一塊塊肉。從連山關到鳳城一線不過八十多公裏的路程,讓第三軍損失了一半的兵力。
隻是還沒有等在中山惇中將連番督促之下,好不容易掙紮著撤到鳳城的第三軍,所屬各個師團、旅團鬆一口氣。卻愕然的發現前麵那道抗聯合圍圈的缺口,在天上抗聯飛機與地麵兩翼抗聯遠程炮火組成的交叉火網之下,卻並不是那麼好通過的。甚至可以說,根本就不能稱之為一個缺口。
當第三軍所屬各部,在試圖通過缺口向安東方向撤退之際,卻發現這個缺口簡直就像是地獄一般。一波波的抗聯轟炸機群,就像是炸彈不要錢一樣,將成噸的炸彈和凝固汽油彈,投擲在這個缺口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