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三章 打好最後一仗(1 / 2)

關東軍這兩個師團在反攻作戰的時候,本身打的就是三心二意。剛一開始,攻擊勢頭還是很猛烈的。但在抗聯參戰部隊頑強抵抗,並以不斷的戰術反擊,吃掉了這兩個師團部分兵力後,這兩個師團攻勢力度立即減輕。

在接到命令後,這兩個師團立即丟掉了所有能丟掉的東西,撤退的速度相當快。在斷後部隊的掩護之下,一路撒丫子向東鳳城方向狂奔。讓穆長秋根本還來不及做出反應,便擺脫當麵抗聯的糾纏。

而為了避免抗聯的空中打擊,以及加快撤退速度,這兩個師團采取了多路撤退的辦法。將所有的兵力以大隊為建製,一律全部走山路。能走小路的地方,絕對不走大路。能抄近道的路線,不管多崎嶇難走也堅決走近路。隻要能避開抗聯的空中打擊和追擊部隊,再難走的路日軍也硬著頭皮走。

手忙腳亂的穆長秋,隻抓到了第七師團的一個尾巴。雖說合圍了第七師團所屬二十八聯隊主力,以及二十六聯隊的一個步兵大隊。並截斷了另外一個師團的一個聯隊,以及該師團所屬的炮兵、輜重、工兵各一部,但是卻讓這兩個師團的主力給溜掉了。

而遼東的山區地形,也給穆長秋的追擊行動帶來了不小的困難。采取了壁虎斷尾戰術的日軍掩護部隊,沿途不斷的利用地形拚命抵抗,遲滯穆長秋的追擊行動。而麵對遼東山地,穆長秋也有些猶豫,沒有采取超越追擊的戰術。

等到穆長秋一路追擊到岫岩的時候,這兩個日軍師團不顧抗聯航空兵的沿途轟炸,已經一口氣不喘的跑到了鳳城。雖說等到了鳳城,兩個師團七拚八湊隻能拚出一個師團,但對於安奉鐵路沿線戰場的態勢,卻產生了一些微妙的影響。

隨著這兩個師團的加入,讓王效明立即感覺到壓力倍增。盡管得到了完成對鞍山、海城作戰的穆長秋所部增援。但因為第三軍控製的安奉鐵路沿線地形複雜,他隻能在該處山區地帶,與第三軍主力展開拉鋸戰。

王效明多次試圖集中部分兵力,從寬甸、永甸或是連山關一線包抄第三軍的側翼。但是他的多次的迂回,都被中山惇中將左擋右撲給遏製住。對草河口一線的多次攻擊,也在日軍頑強防禦之下失利。

為了遏製王效明的側翼包抄,這位中山惇中將就連兵站守備隊、憲兵隊,自己轄區內的關東軍直屬三個野戰鐵道聯隊,幾個獨立直屬工兵聯隊、迫擊炮聯隊,以及自己軍司令部的警備部隊都拉了上去。

好在他的直屬兵力雖說不多,但他的轄區有數個兵站獨立守備隊。他身後的關東軍司令部,也將所有的直轄兵力都交給了他指揮。盡管這幾個守備隊和鐵道聯隊等一些直屬兵力都打光了,但是好賴總算遏製住了王效明的迂回穿插攻擊。

在從遼中撤退的兩個師團趕到後,被打的手忙腳亂的中山惇中將,甚至連讓這兩個師團略微休整一下都沒有同意。直接將這兩個師團給拉倒了鳳城以北展開。也正是這兩個師團的及時趕到,在東陽嶺一線堵住了王效明最凶悍的一次迂回給攻擊,才化解了第三軍最危險的一次險境,也避免了關東軍司令部被包抄。

王效明在安奉鐵路沿線進展不暢,整個安奉鐵路戰事一直膠著。直到追擊日軍撤退的兩個師團穆長秋所部趕到,以及陶淨非的三個師攻占岫岩,並從背後向安奉鐵路之敵發起攻擊,僵持的局麵才被最終的打破。

會戰打到這個時候,楊震一直繃著的臉上,總算是有了一些笑容。他一方麵督促陶淨非主力三個師沿岫岩至安東公路強行攻擊前進,直插安東關東軍司令部所在地。並搶占鳳城,切斷第三軍主力的撤退路線。

同時電令杜開山不少於兩個師並騎兵旅,立即調往本溪戰場。就地從沈陽、遼陽一線,沿著安奉鐵路以南攻擊前進。困守在開原東部山區戰場的幾千四十四軍殘部,已經用不到那麼多的部隊。

盡管楊震也知道,各部隊連續作戰已經異常的疲勞,傷亡數字也都不小。但這個時候正是咬牙的關鍵時刻,就看誰能堅持到最後一刻。隻要打垮第三軍這個關東軍最後一支成建製的部隊,整個南滿戰事也就基本上可以說結束。

麵對眼下各部隊已經異常疲憊,同時傷亡不輕的現狀。楊震給全軍各個部隊,下達咬緊牙關打好最後一仗,幹淨利落消滅這個自甲午戰爭以來為禍中國多年,打響了全麵侵華第一槍的關東軍的通告。

楊震在通報之中鼓勵部隊,充分發揮抗聯不計疲勞、傷亡,連續奮勇作戰的精神,徹底的將關東軍這一始終充當,日本帝國主義侵華急先鋒的戰略集團殲滅掉,爭取一戰徹底解放全東北。打好東北戰場最後一戰,徹底的解放全東北。

打好東北戰場最後一戰的口號,隨著楊震的這封電報傳遍了各個作戰方向每一個連隊,甚至是每一個步兵班。已經因為連續作戰過於疲憊,傷亡也不輕的的部隊,在這句口號的激勵之下,本就因為連續的勝仗而高漲的士氣更加的上揚。在各級政工幹部的鼓勵之下,所有的疲勞統統都丟到了腦後。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