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括陳翰章在內,對於華北方麵軍改進坦克火力的可能性判斷不足。在恩縣戰場對日軍防禦決心的估計也不是很充足,對日軍縱深防禦的偵察不夠仔細。戰前偵察重點放在了正麵,對一百師團側翼防禦的重視性不夠。
其實說穿了,造成這種局麵的原因,就是部隊上下還是有些輕敵思想在作祟。圍殲七十二師團的戰鬥進行的比較順利,雖還沒有最後解決,但那不是作戰上的原因,讓部隊一些幹部腦袋又有些高燒起來。
正像是楊震在給陳翰章的電報上指出的那樣,通州之戰的教訓,還沒有引起足夠的警惕,還沒有打醒某些幹部,腦子裏麵老子天下第一的念頭。對一百師團右翼突擊,在兵力和火力的配置上,都明顯有些不夠重視。
在攻擊發起時,步兵與裝甲兵在戰術配合上有些脫節,步兵未能始終保持與裝甲部隊的距離。在作戰之中對於日軍大量步兵反坦克小組,重視度很不夠。這一戰的經驗教訓對於部隊,尤其是各級的指揮員,都應該好好的總結和反省一下。
不過向一百師團側翼穿插雖說遭受了一定的挫折,但是抗聯的正麵突擊行動,進展相對順利的多。在步兵為坦克打開缺口之後,正麵投入的一個營外加兩個坦克連的兵力,配合機動部隊快速的向一百師團縱深穿插。
隻是雖說突入日軍正麵縱深陣地,但一百師團部署在縱深的大量反坦克火箭筒,以及用來平射的八八式高炮,也給抗聯的坦克部隊造成了很大威脅。好在協同作戰的步兵配合得力,與坦克相互配合,為坦克快速突入創造了有利的戰機。
相對於嚴密防禦的側翼,為了解救七十二師團,正在向著棗南方向猛攻的一百師團正麵,防備卻遠沒有那麼的嚴謹。最根本的是整個一百師團主力,采取的還是攻擊態勢。其側翼部署,是在內山英太郎中將親自再三叮囑的,以及七十二師團的前車之鑒帶來的經驗教訓。
在遲遲無法取得突破的情況之下,經過緊急商議,內山英太郎直接指定獨立戰車第四旅團長,高澤英輝大佐負責右翼防禦。而正麵的一百師團主力,則在內山英太郎中將的催促之下,還在玩命的進攻。
侯國忠的攻勢雖說沒有像棗南戰場那樣,打了一百師團一個措手不及,但也打亂了一百師團的整個兵力和火力的部署。如果不是原田次郎中將,在已經有了七十二師團前車之鑒的情況之下,采取多路齊頭並進,穩紮穩打的戰術。
在棗南戰場尚未完全解決,七十二師團還在玩命抵抗的情況之下。抗聯突然集中兵力,對一百師團實施全線反擊,搞不好一百師團的結局不會比七十二師團好的哪裏去。但其正麵攻擊還在持續的整體態勢,也造成了正麵的突破,反倒是快於側翼的穿插情況的出現。
經過三天的苦戰,在付出了很大代價的情況之下,陳翰章終於將一百師團劈成了兩半。同時兩翼的包抄部隊,也終於在日軍後續六十五師團趕到之前,在一百師團身後腰站彙合,將對一百師團並獨立戰車第四旅團構築的合圍圈完成。
這三天的苦戰下來,雖然擊毀了獨立戰車第四旅團的絕大部分戰車,但抗聯投入到戰場上的坦克部隊也一樣損失慘重。參戰的坦克部隊,損失了一多半的裝備。這個代價對於參戰的抗聯坦克部隊來說,可謂是相當的傷筋動骨。在完成對一百師團的分割、合圍之後,陳翰章不得不將部分坦克部隊撤下來整補。
在接到陳翰章的報告,正在密切關注整個戰場的楊震沒有絲毫的猶豫。立即將手中的最後一個坦克預備隊,也是抗聯唯一一個裝備了丘吉爾步兵坦克的獨立坦克第五團,以及裝備了瑪蒂爾達二型坦克的兩個獨立坦克營全部調給了陳翰章。
這兩支坦克部隊是利用戰役休整期,利用英國人援助的最後一批步兵坦克,以及蘇聯人用來交換美製中型坦克的英製丘吉爾坦克,組成的兩支坦克部隊。將這兩支坦克部隊交給陳翰章之後,楊震手中已經再無任何裝甲預備隊。
也就是說楊震已經將除了津浦路方向的坦克集群之外,剩餘的所有坦克力量,全部調給了陳翰章。在下一步作戰之中,陳翰章不可能再得到後續的裝甲支援。能不能在預定時間之內,完成對作戰計劃,就看陳翰章能不能有效的利用楊震給與的最後增援。
盡管為了增援魯西北正麵戰場,楊震抽光了自己手中的最後裝甲預備隊,但這個增援卻是楊震必須要給的。陳翰章在德州以西戰場的能不能達成戰略目標,是關係到此戰成敗的最關鍵因素。
隻要能解決一百師團並重創部分日軍後續兵力,這一戰整個戰局的主動權就牢牢的掌握在自己手中,就算日軍集中大批兵力在祁口一線登陸,就算在晉東南戰場日軍突破晉冀魯豫軍區的攔截,穿插到正太鐵路沿線,也已經無法改變戰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