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章 教訓還不夠(1 / 2)

在後續的突破作戰之中,為了消滅日軍反坦克步兵小組,以及反坦克炮陣地。在右翼一個方向,一次突擊之中就集中了兩個一零七火箭炮連、一個一二二火箭炮連,一口氣打了七個齊射。

配屬的兩個一五零榴彈炮連,五個一零五榴彈炮連,四個七十六毫米加農炮連,三個一百二十毫米重迫擊炮連,則在一線炮兵引導員的引導之下。也采取了彈幕射擊,層層掩護坦克和步兵部隊向敵軍縱深突進。

密集的炮火將日軍整個右翼防禦縱深,從三公裏至十餘公裏內炸成了一片的火海。而航空兵也從其他方向,抽調了一個轟炸機中隊,對一百師團右翼陣地縱深采取地毯式轟炸,以掩護地麵部隊的突破行動。

在地麵炮火和航空兵的全力掩護之下,侯國忠後續調集來的坦克部隊,掩護抗聯的一個機械化步兵團,並加強的兩個七十六毫米自行火炮連,以及兩個自行高射機槍連配合,重新發起攻擊。

考慮到第一輪的攻擊,日軍步兵反坦克小組,對抗聯的坦克威脅極大,專門調整了坦克的作戰方案。每一個坦克連都加強了一輛四聯裝自行高射機槍,以及一門七十六毫米自行火炮。專門負責壓製日軍的反坦克火力點,以及壓製日軍步兵反坦克小組,並配合步兵向敵陣地攻擊。

同時在後續突擊之中,侯國忠調往前線的這個機械化步兵團,裝備了是眼下恐怕全世界第一批輪式步兵戰車。伴隨坦克攻擊前進,威力遠遠超過了原來的半履帶車。基本上做到坦克打到什麼位置,步兵就跟隨到什麼位置。同時車載機關炮,則打的又準又狠,死死的壓製住日軍的反坦克小組。

經過二十一小時激戰,總算徹底的擊潰了一百師團在右翼的防禦體係。搶占了一百師團身後的腰站一線,將一百師團與德州日軍二十二師團聯係分割開來,並直接威脅到德州戰場日軍二十二師團的側後方。

而一百師團側翼的這個防禦戰術和體係設計,在此後一直到日本無條件投降,都成為日軍用來防禦抗聯坦克穿插作戰的主要作戰模式。甚至被其移植到了太平洋戰場上,應對美軍坦克攻勢。

隻不過相對於地勢平坦的華北大平原來說,在太平洋海島爭奪戰之中,日軍將這種戰術利用作戰地域的地形,加以部分改進之後效果更加的明顯。再加上日軍一貫修建防禦戰工事的時候,表現出來的偷雞摸狗的天分。

在四四年底的菲律賓戰役,以及四五年上半年的衝繩戰役之中,給美軍裝甲兵甚至是步兵,帶來更加慘重的損失。尤其是在呂宋島戰役期間,美軍投入的坦克部隊,甚至損失達到了三分之二。

對於日軍的這種密集的中小火力為前,遠射直瞄火力部署在控製主要交通路線,縱深隱蔽半永備工事群,或是利用地形構築的野戰工事群之中。采取遠近結合,多層次火力分配的大縱深防禦體係。

並采取以機槍和炮火掩護反坦克小組,利用地形和野戰工事群,以及地下交通壕多路出擊。與部署在縱深的直瞄火力點相互配合,對美軍的坦克集群實施多種打擊。搞的美軍麵對呂宋島茫茫的熱帶叢林,幾乎是一籌莫展。

隻是隨著戰爭的進展,日本本土資源的枯竭,除了火箭筒之外其餘的反坦克武器數量,已經是一次不如一次。再加上日軍將絕大部分的坦克,都配備到了中國戰場,才沒有讓美國人付出更多的代價。但即便這樣呂宋島一戰,美國人也損失了近千輛的坦克和裝甲車輛。

日軍與抗聯作戰之中,學到的戰術並不是這一種手段。日軍幾乎照搬的,抗聯在日軍原有的反斜麵戰術的基礎上,研究出來的更加靈活,讓日軍在山地作戰之中,即便是麵對抗聯的劣勢兵力,也基本上無太大辦法的的山地反斜麵戰術,更是讓美國人束手無策。

而不要說太平洋上麵對更加複雜地形的美軍,就是抗聯自己的作戰部隊。在麵對以彼之道、環視必身,複製自己戰術和防禦體係來對付自己的日軍,都受到了相當的損失。美國人對於損失千把百輛坦克,固然可以不在乎。

但是對於整個魯西北戰場,一共就那麼多坦克部隊的抗聯來說,一個加強營的損失,可謂是相當的重。當然這一戰損失這麼大,這其中也不單單是戰術上的問題,還有一些其他的東西就很微妙了。

這個一百師團在之前解救七十二師團時,在其正麵阻擊部隊,就曾經繳獲過日軍仿製的德國鐵拳火箭筒。但對於日軍大量裝備的這種與自己類似武器,卻誰都沒有在意,甚至有些部隊都沒有上報。

盡管日軍三式坦克第一次出現在戰場上,但一線作戰部隊在情報之中,依舊把這種日軍最新式的坦克,劃分到了一式改型之中。在日軍進攻階段出動的坦克數量,與獨立戰車第四旅團編製不符的情況之下,也沒有進行詳細的核實。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