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自身拉開了攻擊間距,將注意力主要放在了日軍坦克集群身上,也給日軍部署在自己坦克群側後方的步兵和反坦克炮,製造了相當大的機會。盡管配合坦克作戰的步兵,不斷的以密集的火力驅逐日軍反坦克手掩護坦克。
但麵對日軍采取照搬抗聯的以坦克、反坦克炮陣地,外加步兵反坦克火力小組,組成的多層次、大縱深的防禦體係,也給抗聯參戰各個部隊造成了相當大的損失。原本用於縱深突破的一個完整擁有三個中型坦克連建製營,外加一個配屬的輕型坦克連基本上被打殘。
三個中型坦克連損失慘重,雖說配合步兵突入日軍防禦縱深六、七公裏,但自身也付出了相當大的代價。三個中型坦克連的美製M四中型坦克,隻剩下五輛坦克還有戰鬥力。最多的一輛M四坦克,被命中了十餘發鐵拳反坦克火箭彈,外加兩發五十毫米反坦克炮彈。
至於裝甲更是薄弱的M三輕型坦克,在戰鬥之中全部被日軍擊毀。這個損失是抗聯裝甲部隊,在此次會戰之中除了通州戰場的那一次失利之外,與日軍坦克作戰之中損失最大的一場戰鬥。
此戰之中給抗聯的坦克部隊,帶來如此慘重的損失,不單單是日軍投入了新式坦克。日軍投入的這款草草改進的坦克,的確給抗聯的坦克集群造成了很大的威脅,甚至是很大的損失,但是這並不是損失如此之大的關鍵因素。
日軍在此戰之中采取的戰術,才是抗聯投入的坦克部隊損失如此大的原因。日軍使用八八式高炮和五十毫米反坦克炮,組成遠近結合的反坦克火力網。使用高炮射擊指揮儀,引導反坦克炮兵作戰。
其設置的反坦克炮陣地,與前麵的坦克部隊,以及大量出動的在身後炮兵和機槍掩護下的反坦克小組協同作戰。在抗聯坦克部隊為了應對日軍坦克火力,轉為采取疏散攻擊隊形,並將主要注意力用於對付威脅相當大的日軍坦克之後。
部署在日軍坦克集群身後的八八式高射炮群,則立即利用其射程遠的優勢,在一米光學測距儀和高炮射擊指揮儀的引導之下,在一千米的距離直接開火。與麵前的坦克相互配合,利用這款遠射程、高精度的高射炮平射,彌補日軍坦克射速慢的缺點。
同時步兵的反坦克小組,則在炮兵和重機槍,以及步兵發動反突擊的不惜代價的掩護之下也衝了出去。利用步兵發動的反突擊和炮火的掩護,纏住隨同坦克部隊作戰的抗聯步兵,自己則利用手中的反坦克火箭筒,近距離攻擊抗聯的坦克。
而在日軍坦克集群的身後,不僅僅有著八八式高炮和步兵組成的大量反坦克集群。還有著隱蔽良好,抗聯坦克不到三百米的距離,輕易不開火的五十毫米反坦克炮陣地。日軍的這個戰術體係,給侯國忠的突擊造成了相當致命的威脅。
M四中型坦克和M三輕型坦克過於高大的身材,在地勢平坦的地形之下,給日軍的反坦克炮火,樹立了一個高大的靶子。日軍在使用高炮射擊指揮儀,一米光學測距儀,引導反坦克炮兵遠距離射擊,可以說命中率相當的高。
盡管抗聯的炮兵,也在不斷的提供火力掩護。尤其是火箭炮兵對日軍縱深陣地,不斷的實施火力覆蓋,對日軍的反坦克炮兵陣地實施壓製。但該部日軍整個防禦體係,依舊給侯國忠的突破行動,帶來了相當大的威脅。
原本按照侯國忠的計劃,是投入步兵為坦克打開通道,然後以坦克采取抗聯慣用的大縱深穿插戰術。但麵對抗聯發起的穿插攻勢,日軍上來就投入了兩個戰車中隊,外加一個炮戰車中隊,來應對抗聯的步兵衝擊。
隻能讓他將預定向縱深突擊的坦克集群提前使用,直接麵對日軍坦克與反坦克炮陣地的火力組合。這一戰下來,盡管也取得了相當大的突破。但是他預定投入到縱深,對一百師團實施包抄的坦克集群也損失慘重。
這個損失讓陳翰章與侯國忠,都感覺到相當的意外。這戰鬥剛一打響,一支利矛就被折斷。這對整個戰役的進度,無疑會產生不小的影響,甚至會直接影響到右翼的突破行動,以及拖延整個戰役的進程。
好在負責一線指揮的侯國忠動作也相當的快,在這個坦克營基本全部損失掉後,立即調整了部分的部署。從圍殲七十二師團殘部的戰場上,抽調出來最後的兩個坦克連,加上該營剩下的五輛坦克,臨時縮編成了一個營。
全速開往戰場加強給迂回包抄部隊,以盡快的完成對一百師團側翼穿插的任務。並將側翼的炮兵數量,增加了將近一倍的數量。對一百師團整個右翼的防禦體係,采取了密集的炮火覆蓋,全力掩護攻擊集群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