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時一百師團吸取了之前對抗抗聯坦克部隊的經驗教訓,在這兩個戰車中隊身邊和身後,還配備了一個中隊的八八式高炮,兩個中隊的五十毫米反坦克炮,以及一個炮戰車中隊作為反坦克炮使用。在這些火力的身後,還有裝備了四十多部鐵拳反坦克火箭筒四個步兵中隊。
剛這一交手,抗聯的參戰部隊立即就感覺到,眼前日軍投入的這些坦克不對。雖說裝甲防護能力並未與之前步兵遭遇的同型號坦克,有什麼較大的進步。但是在火力上,卻是有了相當的不同。
而且隨著兩軍的接近,抗聯一線指揮員也發現了當麵的日軍坦克,與之前遭遇過的日軍坦克在外表略微的不同。但這個距離,已經讓一線指揮員無法在做出任何的調整。隻能按照原來的計劃,搶先開炮以取得主動。
當麵明顯也一樣打定了先下手為強主意的日軍坦克,麵對抗聯衝過來的坦克群也沒有絲毫的猶豫,幾乎與抗聯的坦克搶在同一時間開炮射擊。而日軍部署在縱深的反坦克炮陣地,此時也全部開火以遠射配合坦克作戰。
雙方坦克剛一對麵,第一輪的炮火對射下來。在八百米的距離上,抗聯雖說擊毀了日軍的七輛坦克。但是自己的參戰部隊的坦克,也吃了一個不小的虧,參戰的坦克被日軍一舉擊毀五輛。而且這五輛坦克不是被擊傷,是清一色被擊穿炮塔或是正麵主裝甲造成了坦克全毀。
在八百米的距離開火,一次就被日軍擊毀五輛坦克。這在之前曆次與日軍坦克作戰的時候,幾乎是不可想象的。當麵的這款日軍坦克,居然能在八百米左右的距離之內,擊穿自己的所使用的M四中型坦克正麵裝甲。
其坦克主炮的威力,甚至還在M四坦克配備的七十五毫米坦克炮之上。遠遠的超過日軍之前使用的五十毫米坦克炮,相當讓抗聯的一線指揮員感到吃驚。這個威力幾乎與日軍所有坦克裝甲車輛之中,對抗聯坦克集群威脅最大的一式炮戰車已經大致相等了。
就算在通州戰場抗聯的坦克部隊,被日軍投入的一式改型坦克,擊毀了當時參戰部隊的大部分。但那時的戰損主要是因為參戰部隊過於大意,被敵軍靠近五百米左右的近戰之中。這次可是絕對不一樣,日軍的坦克還是第一次,能在八百米的距離擊穿自己的主裝甲。
在這場戰鬥之中,日軍很注意發揮自己火力上的優勢,改變了原有加大馬力靠上去打近戰。結果卻因為坦克自身的缺點,以及抗聯采取相對應的戰術。被抗聯坦克以精確的遠射,一輛輛的擊毀在衝擊的路線上。
而是轉為盡可能的發揮自己眼下利用野炮改裝的坦克炮,威力大、射程遠,精度也相當高的優勢。與抗聯坦克部隊,保持在六百米以上的距離,不斷的采取機動對抗的戰術。轉為采取抗聯之前采取的戰術,試圖將抗聯的坦克群消滅在衝鋒的路上。
日軍在戰術上的這一改變,以及坦克性能出乎抗聯預料。使得這一場日軍不過投入兩個中隊的坦克戰,到成了抗聯坦克部隊在與日軍坦克,進行的正麵對戰之中,單次戰鬥損失最大的一場戰鬥。
好在抗聯的一線指揮員經驗豐富,在發現日軍坦克火力明顯增強之後,立即下令將原本密集的衝鋒隊形立即散開。同時最大限度的發揮M四坦克觀瞄性能好,炮塔轉動速度快,因為裝備了火炮垂直穩定器,在行進間射擊精準的優點。
采取以排為建製采取多路出擊,拉大各輛坦克之間的距離。所有的坦克,絕對不要形成縱向攻擊序列,在進攻的時候要向日軍坦克集群兩翼散開,盡可能的采取行進間精確射擊,力爭開火即命中的戰術。
在仔細觀察過日軍這款新式坦克之後,一線指揮員要求部隊,第一炮就要命中敵軍坦克暴露在炮塔外很明顯的駐退機。盡管這種戰術上的改變,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坦克集群的衝擊力,但是也迅速的將戰損降了下來。
在一線指揮員快速的調整戰術之後,有效的利用了日軍這款坦克改裝火的弱點,成果是相當的見效。日軍炮塔轉動緩慢,坦克炮的射速又遠不如抗聯的美製中型坦克。局麵雖說沒有如以往那般一邊倒,盡管還能勉強的抗衡,但局麵越來越不利。
而日軍方麵這款新式坦克,盡管首輪炮戰之中表現出色。第一次在八百米的距離上,擊毀了抗聯的中型坦克,可謂是首開日軍坦克戰中的作戰記錄。一改原來在五百米開外的距離上,隻能被動挨打的現狀。
但過於草率的改動,也造成了進入實戰後,這款坦克的毛病百出。能夠取得的均勢,維持的時間並不長。好在部署在其縱深,使用高炮射擊指揮儀指揮的八八式高炮威力大、射程遠,給予了其相當的支援。才沒有讓這兩個日軍戰車中隊,在第一時間之內就被打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