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七章 楊震的評價(2 / 2)

他在研究楊震,卻不知道眼下河間縣城之內的楊震,也在同時研究他。自重慶方麵在運城以及豫東方向,發起的反擊戰役打響之後。就一直在緊密觀察戰局的楊震,在掌握了此次豫中會戰的整個進程之後,對這位名將的興趣同樣更加濃厚。

不過相比正在處於休整期,有大把的時間去研究楊震的他來說,眼下楊震可沒有太多的時間去研究他。在一戰區事實上已經停止,此次在豫東的反擊作戰之後,楊震不能不考慮引發的連鎖反應。

事實上對重慶方麵此次反擊作戰,打成這個半吊子的樣子,雖說確有部分是在楊震意料之外,但大部分的結局還在他的意料之中。也就說此次重慶方麵,在晉西南與豫東進行的反擊戰大體上來說,基本上還是按照他判斷走向來的。整體看,打的並沒有比楊震當初預料的更精彩。

重慶方麵在此次反擊作戰之中,以往的老毛病並未見得到根本的改善。該果斷的時候,打的是拖拖拉拉。該穩重一些的時候,卻又打的毛毛躁躁。在關鍵時刻,依舊沒有改變狗上狼不上的習慣。

運城之戰,讓幾個實力偏弱的軍在前邊衝鋒陷陣。兩個裝備最精良,訓練最好的軍外加一個全意械化裝備的師,就在後邊一動不動的觀戰。在預備隊之中保持一支戰鬥力強的部隊,這在戰場上是正確的選擇。但你不能將兩個實力最強的軍,外加一個裝備精良的師,都放在預備隊的位置上。

讓那些裝備差、實力差的部隊,在前邊給你衝鋒陷陣。將兩個裝備最精良的軍,全部都放在預備隊的位置上。這樣的部署,哪裏又不會讓部屬離心離德,在作戰的時候給你賣命?最關鍵的是,也影響戰局的發展和進行。

戰場上的整體協調和配合,依舊是一如既往的一塌糊塗。中央軍和地方派係,在作戰之中依舊是矛盾重重、相互算計,甚至是相互提防。大家都在保存實力,雜牌軍是這樣,中央軍也是這個樣子。

此戰之中最大的亮點,恐怕就是那位前綏西王,一戰區最新出爐的副司令長官,在洛陽西部戰場打的那場對攻戰。其對戰場態勢發展的判斷,對長野佑一郎行動脈搏的把握,對整個戰局變化的預料,可謂是相當的精確。

如果不是他在洛陽以西戰場,采取以攻代守的戰術,死死的纏住三十七師團,使其無論後續作戰目標是什麼都無法實現。恐怕到時候就不是一戰區合圍日軍了,而是日軍合圍一戰區出擊豫東的幾個集團軍了。

一旦到了那個地步,別說豫東戰場將會徹底的崩潰,整個一戰區恐怕都要陷入混亂。搞不好沒有收複豫東,反倒是被日軍攻入豫中。此戰豫中戰場能打成這個樣子,此人可以說絕對是首功。在縱觀了此人,在此次豫中作戰的整個表現之後。

縱觀此人在洛陽西部戰場的表現,楊震認為如果在給他兩個齊裝滿員的軍,恐怕三十七師團很難在他手中逃出生天。甚至如果將第一軍或是九十軍其中的一個,調撥給他指揮。當然前提是這兩個軍的驕兵悍將,能夠服從他指揮的話,三十七師團的下場也不會好到哪裏去。

此人在此戰之中,表現出來的殺伐之果斷、進退之有序,戰機把握能力之強。可謂是重慶在此次反擊戰之中,所有的參戰指揮官之中最好的一個,遠遠超過了那位八戰區的天子第一門生。不說別的單就對整個戰局的分析和把握能力,兩個人就不是一個水平的。

要是此人指揮運城之戰,在擁有那麼多的裝備精良部隊的情況之下。恐怕三十七師團也逃不出來,也就不會有這次豫中之戰了。一個極其強勁的對手,一個合格的方麵軍指揮官。如果給他更廣闊一些的天地,他的作為會更大。這是看完此人在此次豫中之戰表現後,楊震給與此人的最終評價。

楊震不僅對此人的評價,遠遠超過了此次重慶反擊戰之中,所有參戰的將領。而且對他手下的這兩個軍,評價也相當的高。以兩個裝備隻能算是二流軍的兵力,敢於日軍一個加強師團打對攻戰。

在損失慘重的情況之下,不僅沒有被打垮,還硬生生的拖住了日軍整個行動七天。兩個軍在整個行動之中攻守兼備,配合相當的默契。在關鍵時刻,敢與日軍打近戰、打夜戰。在需要的時候,敢與大膽穿插。

各部即便突入過深,被周邊日軍反包圍,也沒有陷入混亂的情況出現。師以下部隊,均有一定的獨立作戰能力,即便被衝散了也能快速的重新集結。這在整個重慶係統的軍隊之中,雖然不能說獨一份,但有這個能力的也絕對不多見。

尤其是該部所屬兩個騎兵旅,在作戰之中的表現相當可圈可點。其活動範圍之大,行動之快速、敏捷,在該下決心的時候,絕對不會有任何手軟。即便是換了抗聯自己的騎兵部隊,也不可能做的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