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八章 準備(1 / 2)

一個強勁的對手,一支戰鬥力極強的軍隊。這個評價可以說是楊震,給與此次重慶反擊戰之中,所有參戰各軍和各級將領之中最高的評價。相對於在此次作戰之中,表現的多少顯得有些眼高手低的,八戰區那位天子第一門生來說。剛剛調到一戰區的這個雜牌軍將領,更讓楊震注意和側目。

但評價高歸評價高,楊震卻是沒有太多的心思放在這個人的身上。一戰區事實上已經提前結束了,這場打的並不精彩,甚至是虎頭蛇尾的反擊作戰,引發的後續連鎖反應雖說已經在楊震的預料之中,但根據形勢的發展,他還是要調整部署的。

眼下一戰區在豫東的反擊作戰,雖說大家還在開封周圍戰場上僵持著。但眼下實際上一戰區收縮回新黃河以西,已經是板上釘釘的事情了。任何作戰都講究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一鼓作氣這投一口氣沒有提起來,這士氣也就弱了下來。

再加上豫中是一戰區腹地,不僅囤積著大量的軍用物資,而且也有一戰區參戰各部的大量眷屬。在豫中日軍想來就來、想走就走,眼下出兵到豫東的部隊,恐怕已經是軍心不穩、心無戰意了。

眼下已經撤到豫北的吉本貞一所部,已經完成在最短的時間之內,重新以建製完整的大隊為基幹,編成了五個支隊陸續開始南下,對新黃河以東的一戰區所部來說,原來有利的戰機已經喪失。

按照眼下的態勢來看,就算傻子都能看的出來,這場反擊戰再打下去也就沒有多少意思了。就算重慶的那位老先生再固執,但是他的那些部下,也不會完全按照他的想法去執行。上有政策、下有對策,中國人應付上司的辦法可是有的是。如果此戰之中,真的按照他的命令一絲不苟的執行。

以兩個方向投入的兵力和裝備來看,這兩場反擊作戰就算不能盡全功,至少也不應該打的這麼虎頭蛇尾。眼下恐怕他堅持要打下去,但是已經是人心浮動的戰場局麵,恐怕也不是他能左右得了的了。

豫東戰事一停,以三九年以來重慶方麵各大戰區,在戰略方麵基本上以防禦為主,日軍隻要不進攻,基本上不進行任何的戰略或是戰術方麵反擊的總體表現來看,肯定又是一副死守不出的架勢。

這樣一來,在接下來的日軍對河北戰場的後續反撲,在整個側翼再無任何的擔心。當然防範肯定要做一些,但是絕對不會有太多的關注。也就是說日軍在豫東戰場上,隻會留下一部分的兵力,但是不會放上太多的兵力。

楊震很清楚,等到豫東的一戰區部隊全部收縮回豫中,以及渤海灣開化之後,恐怕接下來日軍在冀南、豫北、冀魯豫邊區肯定會有所行動。日軍第一軍想盡辦法從山西戰場脫身,甚至不惜丟下一個師團,留下來拖住晉東南戰場的太行、太嶽軍區部隊,掩護主力撤回豫北休整。也絕對不會老實待在那裏,沒有任何作為的。

縱觀第一軍此次的整個突圍行動,楊震也不得不感歎,吉本貞一這個家夥膽子大、敢幹。原本楊震認為在自己攻取石門之後,第一軍肯定會想辦法撤出山西戰場。但對於山西戰場的日軍來說,首選的突圍方向應該是晉南。

晉南與眼下依舊控製在日軍手中的豫東、豫北山水相連,相互成犄角之勢。而且就山西戰場的態勢來看撤退到晉南,不僅可以接應出眼下被打的坐困長治的三十六師團,還可以控製中條山區,與身後的黃河北岸連成一體。

這樣即便是重慶方麵收複運城,晉冀魯豫收複整個晉東南,也依舊時刻處在日軍的威脅之下。尤其是在日軍眼下還牢牢掌控豫北的情況之下,晉東南的太行軍區依舊沒有擺脫麵對兩麵夾擊的態勢。

到時候日軍居高臨下,無論是晉西南還是晉東南,都要牽製中國方麵大批的兵力。選擇晉南方向為突破口,無論是對眼下的日軍,還是日軍整個下一步的態勢,無疑都是最有利的一個選擇。

所以在戰前部署上,晉冀魯豫軍區還是將所屬的太行,以及配合其作戰的太嶽軍區部隊,都放在了南同浦鐵路沿線,以及白晉鐵路沿線,並以大部兵力對長治實施圍困戰。就是要切斷晉南日軍,與太原一線日軍之間的聯係。

逼著晉中的日軍,在選擇撤退路線的時候,走南同蒲鐵路沿線。事實上晉冀魯豫軍區,眼下的整個部署態勢也做到了這一點。但無論是楊震還是晉冀魯豫軍區部隊的首長,誰也沒有預料到,吉本貞一的突圍路線會另辟奇徑。沒有走南同浦鐵路,更沒有救援三十六師團。

第一軍的主力會選擇地形最複雜,對於日軍來說雖然不陌生,但是並不適合其重裝行動的太行山區、一路上不與沿途的太行軍區武裝做任何的糾纏,甚至不惜在一些關鍵地方,繞路避開太行軍區地方武裝的阻擊,強行向豫東撤退。

搶在眼下集中在白晉鐵路沿線,以及長治周圍的太行軍區主力,接到消息返回根據地之前。利用自己麵對留守的太行軍區地方武裝,裝備和訓練都很差,自己絕對的兵力和火力優勢。打了一個漂亮的時間差,幾乎可以說一路安全的撤到了豫東地區。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