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六章 豫中之戰(二)(1 / 2)

但在那位一戰區的司令長官,以撤銷建製和番號為威脅之下,盡管再不情願,也不得不按照命令南下,隻不過這個動作就有些緩慢了。這個集團軍是距離洛陽以西戰場最近的一個,但卻以無渡船為借口,硬生生的拖了七天。

而在該集團軍在恒曲以西,渡過黃河回援的同一時間。因為放跑了三十七師團,而在重慶方麵嚴厲斥責之下,麵對日軍已經深入一戰區腹地,並打到了一戰區司令長官部駐地的洛陽態勢。

那位八戰區副司令長官不敢有任何的怠慢,在他校長嚴令之下為了將功補過,率領九十軍,以及在之前的戰鬥中雖說戰損較大,但是建製還比較完整,還保持著較為完整戰鬥力的五十七軍。

並三十六軍之一二三師,他的八戰區副司令長官部直轄一個師,在夏縣渡過黃河進入一戰區轄區。至於裝備最好,也是他那位校長以及他起家的第一軍,被打殘的新編第二軍、四十二軍則被他調回了陝西。

之前戰損過大的新編第二軍和四十二軍,的確是回去整補。至於那個一槍未放,始終在預備隊位置上待命。三十七師團反擊一開始,就在第一時間撤回汾河北岸的第一軍,回陝西幹什麼去了,大家恐怕都心裏有數。

不過這位老兄也沒有做的太過,第一軍雖說調回陝西,但是他也將第一軍直屬炮團,三個師屬炮兵營,抽調了兩門美製榴彈炮、六門山炮組成一個炮兵營,以及從三個師的師屬戰防炮營之中,各抽調一個連合並成一個戰防炮營,外加四個團屬小炮連給帶過了黃河。

他的動作並不慢,但是調整建製卻耽誤了一定的時間。三十六集團軍所屬的十四軍,則按照重慶的命令,在一戰區危局沒有緩解之前,配合二戰區就地留守晉西南。至於留守到什麼時候,那就隻有天知道了。

在山西援軍陸續抵達的同時,在新黃河以東作戰的一戰區部隊,也抽調部分援軍火速西撤。其部署在陳留、杞縣的第四集團軍,立即火速回援。在開封戰場作戰的十三軍,也立即撤回鄭州一線,以保障開封戰場參戰各部隊的退路。

在第四集團軍回援豫中之後,整個豫東戰局中國軍隊投入的兵力,一下子減少了三分之一。而在遲遲無法拿下開封一線的情況之下,負責前敵指揮的那位一戰區副司令長官,麵對北麵撲過來的日軍也心生了退意。

將十三軍撤回鄭州一線後,手中戰鬥力最強的八十五軍,放到了中牟一線。以填補在第四集團軍撤走後,在開封以南戰場留下的空白。命令開封戰場上的三十一集團軍,向陳留、尉氏一線收縮兵力。

他這麼一弄,在抽調走了主要作戰力量隻是剩下五個軍,外加一個泛東挺進軍三個旅以及五個縱隊兵力的整個豫東戰場,戰事立即放緩了節奏。原來激烈的戰鬥,被雙方的炮戰以及前線小部隊作戰代替。

而中央軍兩個主力軍撤走,外加調走一個集團軍。在整個蘭封至杞縣戰場上,隻剩下了泛東挺進軍三個裝備相當差的旅,第三、第六、第十一縱隊,以及七十八軍的兩個師。而他們麵對的是,整整一個師團的日軍。

同時在豫中戰場,隨著山西戰場兩部陸續渡河南下,再加上第四集團軍的回援,再加上原有參戰的兩個軍以及兩個騎兵旅。對三十七師團形成了絕對的優勢兵力和火力,在整個態勢上已經陸續開始形成了合圍。

麵對不利的局麵,長野佑一郎故技重施,以一部兵力突然南下,擺出一副向伊川進攻的態勢。主力則以一部兵力,死死的纏住當麵的中國軍隊之後,搶在身後圍過來的中國軍隊完成合圍之前,突然向洛陽正北方向強行穿插。在豫北吉本貞一派出的接應兵力策應之下,從孟津一線渡過黃河。

不過雖說其大部安全自孟津一線撤過黃河,但在撤退途中卻遭遇到,早就有預防他這一手的那位一戰區新任副司令長官,提前派出的兩個騎兵旅沿邙山一線全線展開,猶如一群餓狼一樣沿途不斷的截殺。

再加上沿途中美空軍一路追著轟炸,在撤過黃河之後,該部日軍僅剩下渡河南下時的一半兵力。所有的山炮以上火炮,包括那幾門費勁九牛二虎之力,才運出中條山區的加農炮,基本上全部丟光。傷員和攜帶不走的武器裝備,撤一路扔一路。

在三十七師團撤退的時候,所屬一個臨時編成的騎兵聯隊,為了掩護師團主力撤退。與沿途截殺他們的一個騎兵旅,在洛陽以北的黃河河灘上,展開了整個中國抗戰史上,最後一場大規模的騎兵戰。

一場騎兵之間的對砍下來,該騎兵聯隊全軍覆滅。但在這場騎兵對決之中,也給參戰的八戰區調來這個騎兵旅帶來相當大的損失。該旅雖說打垮了一個騎兵聯隊,但自身也傷亡三分之二。尤其是戰馬的損失,在離開伊盟之後卻是很難彌補。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