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三章 最致命的問題(1 / 2)

對於陶淨非來說,這些海河沿岸的防空火力群,隻要能敲掉的還是要盡可能的打掉。因為這些陣地不僅能夠對空中進行火力封鎖,對地射擊一樣殺傷力驚人。在抗聯航空兵撤出戰場之後,這些高射炮群和高射機槍群,調轉自己的槍炮口,也加入了日軍戰場火力支援群。

在作戰之中同樣給抗聯的攻擊部隊,帶來不小的損失。如果能敲掉主要攻擊方向的日軍高射火力點,也可以減輕一線作戰部隊的壓力。不過陶淨非在給該部的命令上,也再三強調隻能使用單炮直瞄精確射擊,而不允許采取覆蓋射擊的戰術。

抗聯自己就是使用高射武器平射,支援地麵作戰的行家。自身裝備的多種中小口徑的高射武器,幾乎每一次作戰行動之中,在對地支援上都發揮了相當重要的作用。對於日軍這些平射的高射武器威脅,不用在戰場上去用血換來代價,自己就已經清楚中間的利害。

所以這些高射武器群,必須要盡可能的清除掉。因為一門十三毫米高射機槍,或是一門雙二十五毫米高射炮,就可以封鎖一條上千米長的街道。而這種街道在天津城區之內,數量相當的有限,基本上都是攻擊部隊主要攻擊路線。敲掉這些高射火力,可以減輕攻擊部隊的壓力。

在調整完畢部署之後,陶淨非沒有經過任何的猶豫,立即展開新的攻勢。但是無論在河東戰場,還是河西戰場。分散建製,並不意味著部隊要徹底的全部打亂。如果徹底的分散攻擊,部隊將無任何的應變能力。

所以他要求兩個方向,所有參戰部隊每個師,都要各留一個完整建製的團不要打散。一線作戰各個部隊,每個團也至少要保留一個完整的建製營。一線作戰部隊與二線作戰部隊之間的間距,不能拉的過大。

同時對金湯橋的部隊不打亂建製,還是以營為作戰建製,對金湯橋一線保持足夠的壓力。在保持向金湯橋一線的攻擊部隊,建製完整的同時。他給該部每一個連,都配備了兩門七十六毫米加農炮作為直瞄火力。所有的高射機槍和雙二十三高射炮,也全部被他調進城參戰。

除了原定向金湯橋一線進攻的部隊之外,所有的坦克部隊全部被以連為建製,下發給每一個團,攻擊重點除了金湯橋之外,就是各部隊作戰範圍內,已經暴露出來的日軍炮兵陣地。他給坦克部隊的指揮員命令就一句話,向著日軍炮兵陣地所在位置見縫插針穿插。

陶淨非給坦克部隊下達的命令,就這麼一句話。什麼作戰計劃,作戰範圍統統都沒有。當然還有一句話,就是我隻要日軍的炮兵陣地。不過考慮到在陌生的城市環境之下作戰,對能不能有熟悉戰場所在城市的向導相當的關鍵。

他給眼下聚集在自己指揮部內的,幾十名天津地下黨的工作人員。每人配發了一支衝鋒槍,四個彈匣外加四枚手榴彈,突擊學習了一下怎麼開槍、投彈後。給每個人腦袋上扣了一頂鋼盔,不管願意不願意,都給加強到一線作戰部隊充當向導。

搞的此刻在他指揮部內的天津地下工委書記,身邊就剩下一個宣傳部長、外加學委書記,和幾個地下交通員。對於陶淨非的這個做法,地方上的同誌多次提出抗議。甚至那位書記得知楊震已經抵達海光寺後,多次要求與楊震見麵以便交涉。

這位書記認為,天津地下工委現在已經動員了一大批熟悉天津情況的黨團員,到抗聯各個部隊充當向導。留在海光寺抗聯指揮部的這些人,都是天津地下黨的骨幹和各級幹部。如果一旦損失過大,整個天津地下工委就相當於徹底的癱瘓了。

尤其他們之中很多人,都掌握著單線聯係的秘密情報渠道。這其中不僅有日軍的,有重慶方麵和汪偽政權的。可以說整個天津地下工委,甚至晉察冀社會局的秘密關係和情報資源,都掌握在這些人手中。一旦出現大量的犧牲,那麼就意味著很多的情報資源都要失去聯係。

為了保證這些手中掌握著大量情報資源,以及統戰關係的人員安全。當初抗聯一打進天津市區,除了極個別聯絡不上的人員之外,天津地下工委第一時間,便將他們全部的撤了出來。不能不說天津地下工委,為了保護這批幹部煞費苦心。

陶淨非的舉動,讓這位大革命時期入黨,久經考驗、地下工作經驗豐富,但並不知道抗聯已經調整戰術的老資格黨員很是不滿意。這算什麼事情?已經想辦法給你們調集了這麼多向導,基本上滿足你們每個攻擊營,都配備了一到兩名向導,你們怎麼還嫌不夠?難道真的要把天津地下工委所有人員,在此戰之中一鍋端了才能滿足你們的需要。

隻是對於這位黨齡與自己年齡差不多大書記的抗議,楊震隻是說了一聲抱歉,並未製止陶淨非的做法。因為楊震知道政委出身的陶淨非,能下這麼大的一個決心,說明他已經決定破釜沉舟了。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