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二章 調整部署(1 / 2)

說到這裏,楊震擺了擺手,打斷了陶淨非想要解釋的舉動:“這一點上,你可比你的那個老搭檔差多了。杜開山雖說屢屢捅出簍子來,可到了關鍵時刻他真的不含糊。你和他搭檔的時候,總在一起闖禍的那股子勁頭哪去了?怎麼現在畏手畏腳起來了?”

“嚴格服從命令,這沒有什麼錯誤,所以我不能批評你。但是在嚴格服從並執行命令的大前提之下,針對戰場實際情況,在部署上做一些適合的調整,機動、靈活的執行命令,這也是一個高級指揮員必須具備的條件。”

“如果隻是刻板的,一點也不知道變通的一絲不苟執行命令,要你這個司令員做什麼?一個作戰參謀就可以做的事情,我們又何必提拔這麼多的高級指揮員?命令是要執行,這是大前提。但在這個前提之下,適當的做一些變通也並不是完全不可以。”

“戰役打到這個程度,難道你不清楚時間越拖下去,老百姓的傷亡可能就會越高,天津城的損失就越大嗎?你一直在猶豫,不想違反命令,我不能說你不對。但眼睛不能隻盯著命令,一點都不知道變通。實在不好下決心的,為什麼不及早請示和報告?”

“你不是之前一直在猶豫嗎?現在你不用在猶豫了,我現在就批準你,對付海河上的日軍艦艇可以使用火炮,而且可以使用大口徑的火炮。如果沿河兩岸的日軍防空火力陣地,確係但你要記住,我要的是命中率。”

“你怎麼使用火炮我不管,但我在這裏提醒你一句,如果有一發炮彈打偏了落入居民區,造成平民的無謂傷亡,我就處分你。現在我就在你的指揮部等著,什麼時候你將那幾艘日本軍艦敲掉了我在離開。”

對於陶淨非的批評,楊震沒有像是批評杜開山那樣重。與其說是批評,還不如說是在點醒他。倒不是楊震對待兩個人,有什麼厚此薄彼的心思。而是兩個人所犯的錯誤,雖說都是執行上出了問題,但在具體的區別還是相當大的。

杜開山是心理上的問題,如果不下猛藥,將來搞不好要影響他一輩子的。而陶淨非是對於執行命令過於死板,在一些事情處理上缺乏必要變通的問題。兩個人的問題,有本質上的區別,這絕對不能一概而論。

作為政工幹部出身的陶淨非,在執行命令上堅決,從來不打折扣,這也是一個優點。不過往往在關鍵時刻缺乏相應的變通,也是他的一個弱點。不僅是他自己,政工幹部出身的指揮員,絕大部分都有這個毛病。

大局觀極強、心思細膩,考慮問題更全麵一些,執行命令也異常的堅決,但是在關鍵的時候變通能力略差一些,這是政工出身的幹部普遍身上帶著的問題。與單純的軍事幹部相比,政工出身的幹部,往往少了一種從骨子裏發出的凶悍作風。所以在一定的時候,需要給他們加把火、升升溫。

對於這樣的幹部,有時候就需要點一點。但是從根子上,還是要保護他們的這種幹部。畢竟那個指揮員,都喜歡執行命令堅決,一點折扣都不打的下級。這是一個優點,但在獨立作戰的時候,在一線指揮上又經常會出現這樣或是那樣的毛病。

所以在對陶淨非使用上,楊震一直沒有將他放在主要的戰場。一般都是部署在配合正麵突擊的側翼穿插或是淺縱深迂回,或是放在阻援、掩護的位置上。也就是說,將他放在主戰場上的次要方向。

在這種位置上作戰,往往就需要陶淨非這樣執行命令,一點折扣都不打,卻又具備一定韌性的幹部。對於楊震來說,陶淨非與王效明是優秀的將才,但絕對不是一個帥才,至少現在還沒有這個能力。

在正麵的突破或是大縱深迂回穿插的時候,楊震還是喜歡用陳翰章與杜開山,雖然杜開山這個家夥,因為總是搞出一些狀況讓他頭疼。但無疑杜開山的能力還是相當強的,也是楊震需要的。

而王光宇在楊震的眼中,已經是一個可以獨當一麵的人物。否則楊震也不會將整個東北戰場,交給郭炳勳與王光宇負責。而郭炳勳與王光宇兩個人之中,郭炳勳是負責全局以及戰略上的問題。真正的一線實際作戰指揮,郭炳勳並非是強項。

東北戰場一線具體指揮,主要依靠的還是現在擔任東北野戰軍副司令員,也是唯一一個副司令員的王光宇。如果說王光宇還一些弱點的話,那就是在戰略策劃上還欠缺了一點火候。但在穩重性上,卻是全軍包括自己在內無出其右者。

楊震知道隨著軍事理論的發展,戰爭模式的不斷在改變,以及新式武器不斷的出現,現代戰爭複雜性隻能越來越高。在軍事指揮上,不可能出現什麼都精通的全局類人物。術有專攻,即便是具備合成指揮能力的將領,也不可能成為精通陸海空三棲的全通人才。

在現代戰爭模式之下,每一個龐大的戰爭機器,都是由無數密切合作的零件構成的。任何一個方向級指揮員,就像是這個機器某一個部位的操縱員。操縱員選不好,機器運轉的自然就不會流暢。在每一個位置上放上適合的人選,才是作為一軍之首最應該做的。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