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一章 日落冀中(四)(2 / 2)

抗聯的偵察人員,想方設法也無法進入城內。城內的地下黨幾部電台,幾乎全部遭到破壞。就連潛伏在偽政府機關和偽軍內部的電台,也因為被日軍控製而無法發去任何的情報。抗聯前線部隊,對天津城內的情況掌握的並不是很多。這也是楊震為何在拿下北平城後,遲遲未動天津的主要原因。

除了日軍在天津的兵力很強,同時可以在未封凍之前,驅逐艦以下噸位的軍艦,可以直接從北塘直接上溯到天津河港,全力支援天津守軍作戰之外。就是因為對天津城內的城防工事部署,始終未能摸清楚。

而眼下的天津又與過去的新京不同。去年的新京,在抗聯攻城的時候,已經是一座空城。絕大部分的中國人,被想要切斷抗聯兵員補充的關東軍都遷往了南滿。抗聯無論采取什麼戰術,都可以放手施為。

而眼下的天津,因為是原來整個華北最大的工商業城市。雖說人口的總數比不上北平,但也相差並不多。城內還有幾十萬的中國人,還有大大小小的幾十座工廠。牽一發而動全身,這個攻堅戰不好打。在沒有詳細的城內工事部署情報的情況之下,攻城投鼠忌器。

但接到天津地下黨傳遞出來的情報,楊震知道除非自己放開對天津的包圍,否則這場攻堅戰,自己無論情願與否都是要打的。城內幾十萬的中國百姓性命和安危必須要保全,這是自己作為一名中國軍人的責任。

天津城不僅要打,而且還要在盡可能短的時間之內拿下來。但考慮到天津這個華北最大的工商業重鎮,城內的大量工廠以及幾十萬百姓的安全。楊震在下達攻擊令的同時,還加了一道命令,在城內作戰嚴禁使用一百毫米以上口徑火炮。

在居民區以及工廠區作戰,嚴禁使用除了無後坐力炮和火箭筒之外所有的火炮。要盡可能的保障將這座華北最大的工商業城市,城內的大量工廠完整的回到中國人的懷抱。如果有可能,要盡可能的將日軍主力殲滅在城外。

接到楊震的命令,負責指揮天津戰場的陶淨非。利用之前已經逐步肅清天津外圍的態勢,集中五個師的兵力。在總部加強的一個重炮團,以及坦克部隊的掩護之下,對天津城發起了總攻擊。

但固守天津的日軍,依靠多年修建的牢固工事拚命的抵抗。攻擊部隊每前進一步,都要遭遇到日軍瘋狂的反衝擊。盡管外圍日軍大部分已經肅清,但是麵對著日軍的頑強抵抗,攻擊作戰打的還是異常的艱苦。

相對於天津戰場打的異常艱苦,在冀中戰場戰鬥也打的並不暢快。杜開山雖然已經將六十四師團殘餘部隊,壓縮到滹沱河一線。並在圍追堵截之中,盡可能的削弱了六十四師團的實力。但六十四師團殘部,依靠日軍特有的慣性和韌性,還是在拚命的頑抗。

原本杜開山是準備想要將其困在滹沱河岸邊,采取以圍困為主。日軍六十四師團殘部,雖說逃脫了自己的合圍。但從俘虜的日軍戰俘口供,以及日軍戰死的屍體和遺棄的物資來看,該師團餘部已經糧彈兩缺。

每人平均每天隻能下發二十發子彈,隻能吃一頓飯。醫藥和其他的物資奇缺,傷兵連繃帶都已經沒有。所有的後勤補給,幾乎已經全部斷絕。即便在河間戰場,大部分時間之內都要抽調出部分兵力,下去征集糧食,也就是說明搶才能勉強維持作戰的最低補給。

在活動範圍更大的河間戰場都如此,現在已經將其圍困在滹沱河北岸巴掌大的,連一個大一點的村莊都沒有的狹小地域之內,日軍就算想要搶也沒有地方去搶。杜開山認為六十四師團僅剩的這點兵力,實際上已經處在崩潰邊緣。守著河邊這水雖說不缺,可沒有糧食他們還能堅持幾天?

隻要困上他們幾天,不用打他們自己就餓垮掉了。這樣時間雖說拖長了一些,但可以你最大的限度的減少傷亡以及彈藥的消耗。現在整個冀中戰場,雖說依托富裕的冀中平原,糧食已經不用在從東北千裏迢迢轉運過來。

但是整個冀中,能夠解決的補給隻有糧食。其餘的彈藥、油料,都還需要東北轉運。總部和一號,在冀中戰場投入這麼大規模的裝甲部隊,每天所需要的油料就是一個天文數字。如果能夠盡可能的減少消耗,這對於緩解後勤壓力還是有很大好處的。

至少可以節省部分彈藥,用到其他的戰場上去。所以杜開山原來的計劃,還是認為將這個六十四師團殘部困死在滹沱河北岸,這塊巴掌大的地方比較合適。隻要封鎖住日軍突圍路線,切斷滹沱河南岸日軍接應的路線,六十四師團剩下的這點兵力就不會翻起什麼大風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