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章 日落冀中(三)(2 / 2)

將整個平西戰場作戰的所有日軍兵力,與北平城的聯係全部切斷,並截斷了北平與平南之間的聯係。這一手也正好打在了整個北平戰場,華北方麵軍所有部署的軟肋上,甚至可以說造成整個北平戰場徹底崩潰的主要原因,也正是在這裏。

第四點在敵軍主力短時間被牽製在平津一線之時,大本營對戰局的判斷過於樂觀。沒有及時抽調兵力,加強河北戰場的二線部署。如果當時大本營能將現在調給華北方麵軍的這四個師團,外加派遣軍陸續增援來的兵力,盡早的調撥給華北方麵軍。

哪怕是不放在平津地區,暫時先不加強一線以及二線防禦。就部署在冀中作為機動力量使用,在平津一線背後形成大縱深,多梯次的完整防禦體係,那麼整個戰局糜爛的速度也不至於如此之快。

敵軍的坦克數量的確多,冀中的地形也的確適合坦克穿插作戰。但隻要形成完備的大縱深防禦,一層層的削弱其突擊力量。就算不能將敵軍的坦克消耗幹淨,但敵軍也不可能在短時間之內,進展如此的快。

第五點,也是最關鍵的一點。無論是大本營還是華北方麵軍,在敵軍投入的坦克數量上的判斷,也出現了最嚴重的失誤。還是拿著日軍後勤補給眼光,看待自己早就已經今非昔比的對手。

認為在補給線如此漫長的情況之下,敵軍在河北戰場投入的坦克數量,絕對不可能太多。因為敵軍進入河北之後,所有的油料和彈藥等物資,都要從北滿轉運。這個消耗量,是敵軍不可能負擔的起的。

所以大本營一直認為敵軍在河北戰場,會投入坦克作戰。畢竟冀中大平原,是坦克作戰的天然最好的戰場,但投入的數量絕對不會太多。因為熱河與察哈爾的地形,會大大的限製敵軍後勤補給線的承受力。

結果沒有想到,人家居然能集中上萬輛卡車。不僅保證了在無鐵路依托的情況之下,前線的物資補給,還大大的增加了自己部隊的機動能力。說實在的當抗聯的穿插部隊,出現在冀中平原的時候,內山英太郎也嚇了一大跳。

自己的對手,清一色的都是利用卡車機動。不僅保證了部隊的機動力,也保證了部隊不被長途行軍而過大的消耗體力。敵軍清一色的美製大載重量卡車,讓內山英太郎在鬱悶之餘,不禁感歎敵軍今非昔比了。

在一個戰場上投入上萬輛卡車,帝國即便是在當初隻是麵對國民政府一個對手的時候,也沒有這個能力做到。甚至整個中國派遣軍,也很難湊出來這麼多的卡車。沒有這麼多的卡車,敵軍根本就無法保證在冀中戰場如此大的投入。不說別的,單單這麼多的坦克所需油料,就將敵軍的後勤給壓垮了。

的確大本營也想盡一切辦法,給華北方麵軍調集了大批的坦克。甚至可以說,將整個帝國陸軍的大部分裝甲實力都調給了華北方麵軍。但是雙方的坦克性能差距實在太大了,戰術運用也遠不如人家熟練。

人家的坦克集群,是為了發起進攻準備的。而華北方麵軍的裝甲部隊,卻是為了防禦以及反擊準備的。這一點在戰術上,就可以說是落了下風。再加上雙方對坦克戰術運用上的差距,才造成了日軍自己的坦克部隊根本就沒有能發揮出,大本營期待他們發揮的作用。

一係列的判斷失誤,造成了整個全局的被動,進而快速的糜爛。大本營的後續決策,又是出現了連續的失誤。增援的速度拖拖拉拉,明知道海運現在已經不安全,還不一次性增援足夠的兵力,手中隻有一個師團的援軍,內山英太郎簡直可以說一籌莫展。這麼一個師團,想要恢複冀魯豫邊區治安,保證冀中戰場身後安全都不太可能,那還有能力救援冀中戰場。華北共產軍的那個該死的冀魯豫軍區,簡直就是坑人無比。

大部隊通過時除了打幾下悶棍,根本不進行大規模的攔截。可等你大部隊一通過,除非身後留下大量的兵力保證身後安全,否則他們就好像從地底下鑽出來一樣。將整個後方,攪和的一個稀巴爛。物資補給上不去,傷病員撤不下來。

前線各個師團隻能依靠自身攜帶的彈藥,以及有限的空中補給。至於糧食,也隻能就征發。眼下的六十四師團,幾乎從師團長到下邊的士兵,每天隻能吃上一頓飯。二十二師團更糟糕,有的中隊甚至三天都無法得到任何的補充。

整個河北戰場帝國陸軍,現在是顧此失彼。顧得了前邊,就管不了後方。而如果在後方投入太多的兵力,那麼前線本就不夠的兵力,會更加的不足。前線的戰局打的糟糕,後麵的情況一樣不容樂觀。這種戰局在維持下去,不用打自己就把自己餓垮了。